梅有了


<梅有了 | 20120118>
  作為國族的想像,除了國幣紙鈔上的辨偽圖騰,我甚少意識到它與我的關係,更別遑論深思其蘊含三民主義與五全憲法之精神。相較之下、梅酒同我的聯繫還強烈一些。
  究其可能性(之一)、臺灣平地並不常見──反而同屬的臺灣山櫻還顯目一些──「越冷越開花」作為精神號召、並非輕而易感;儘管也就讀過原子彈理論大學(新竹)、以此為象徵物,據瞭解、其人因成份較重,亦未能深刻植入印象。每逢跨年、素聞水里信義隨後綻放,惟期間難定,時段拿捏到位──天氣、樹況、人因──實屬運氣居多;也才兩年前去了一次。
  兩年前、我收到查理後的第一趟遠行,如同它的配色,清朗無雲的藍天與白色花陣。偶爾感到不確定,是不是那天的藍太純粹──不用偏光鏡就能夠藍爆──導致後續再訪的壓力增加:天空是否蔚然?花兒是否燦爛?人事是否依舊?強說愁當然做作,但又似乎有些什麼。趁昨天忙告一段落,把握年前的短暫多雲時晴、碰碰運氣。
  老天爺大概要逗我開心,今天的天氣一半一半:不是降雨機率,而是天空分兩塊,一塊無雲,另一塊多雲;不幸卻能接受的是、多雲的那塊就蓋在中央山脈上,我們將要去往山腳下河谷間。相較於上次繞過日月潭才接上新中橫公路,這幾天作功課時、決議走透投59鄉道──印象中、前次前往因崩塌路斷,便沒有往下走──除了知名如烏松崙與風櫃斗,此次新增鄉道後段的牛稠坑與新鄉一帶梅園,近來頗受好評。
  (騎車)出來玩,首要期待別下雨、其餘都算能接受範圍,大晴天之於傻瓜相機與傻瓜使用者(我本人)的重要性要大得些。時間點倒是掌握/賭得理想,花況尚屬盛開期、遠看即望見山頭雪白一塊一塊。根據地面鋪設水泥步道來看,梅林大多有人照顧、只是規劃/設置上差異,端看經濟作物需求多一些、還是觀光導向重一些;具體反映在水泥步道密度、是否有停車場、足夠的廁所、最好還供餐…等,部份梅園雖強調所有權──「哪家」、「哪家」等,及其對應的柵欄圍籬──大多免費開放、只要求勿帶外食。我們一路由北向南移動,三處地點各有特色:烏松崙需岔出去五公里、且為單線產業道路與爬坡,也因為如此、其梅景便顯得曲奇一些,增加不少可觀性(我個人建議騎車者尤可考慮此處,產業道路過濾了不少遊客,且機車好會車易臨停、若瞥見適當角度方便取景);風櫃斗是最早耳聞的地名,亦為路途熱鬧村落、吃吃喝喝選項多一些(頗多是流動攤販、隨人潮移動),此地的特點是幾株老欉,途中下車舒緩山路暈眩也不錯;最後沿著投59抵達牛稠坑、其中以柳家最為聞名,內部佔地寬闊、種植遍地草皮以搭配,坐落在小山谷間緩坡上、對望著高聳的中央山脈群,逛起來頗為舒適(我個人建議一路拍照上去、由下往上拍的花景較豐,再晃下來)。概略來說、能夠閃過假日與雨天當然最好不過,儘管今天只是個平凡週三、亦有相當參觀人數──打個比方,好比十組涼庭座位已佔滿八九,但也沒有人站著──特別是希望能拍攝「純粹」照片者;又據我粗略觀察,花落情況多少受緯度影響,即北邊還盛開、南端已凋落,下次可考慮顛倒方向走(不過假日似乎有交管)。
  我其實與梅花不熟,不知道怎麼為它留下倩影。儘管盛況在前、卻沒有特別想法:它一身潔白、反而融於雲裡,需要藍天綠地陪伴;它枝幹歧怪,末梢與花座卻不搭軋筆直整齊,惹得我無從勾勒線條架構;一覽全況、卻落得沒主題,定焦於花朵、又只能模糊帶過深廣──千萬別勸我倡議制度轉向或中程理論──只好無目的地走在風吹花瓣雨中,無從理解它的國族想像、以及淡雅。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1 commenti:

Michelle Kao ha detto...

嗚嗚~~我的梅花....嗚嗚嗚~~see you next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