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遇見你

柴電機車R69+行包貨列@花壇站
  這可以是一張鐵道攝影的作品,起碼有火車,不至有人提反對票。
  我無意去挑戰閱讀者的能耐、能夠指出該圖特別之處,一直以來,我都習慣設定閱聽對象,此處如此,該處亦然;許多成果其對話的對象實則指向遠方,縱使穿梭各層脈絡,遠處有同行者一目瞭然。
  這並不意味著我毫無同理心。這班列車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運輸包裹為主的列車,近期因吃電的火車頭不敷使用,暫時吃柴油的火車頭出勤。由此造成的組合,搭配數節深藍色車廂,頗有早期普快車馳騁之風情──現在僅臺東至枋寮間可看見小巧的組合──在這個圈子引起小小騷動。
  攝錄並不總是愉快、或那麼游刃有餘,畢竟光線非由我散發,僅能卑微地順著它的走向;為了較理想的光線,刻意選擇彰化的花壇車站,儘管我不喜歡在車站取景。由於設立於第二月台、以爭取營造空間,尋常時候少有列車停靠、頂多是少數待避列車,人煙因而罕有,小黑狗能夠恣意躲在天橋陰影睡覺。可以想見、一個人窩在空盪(但有幾叢柏類)的月台上,畫面或有詭異、我也不太在意。如此自在,赫然發現有人踏上月台,距離下班列車停靠尚有一小時餘;並且,他走向我。仔細一瞧,才發現是CY,持續在本年度增加「巧遇」的次數。
  如果談論「意識到」這回事,約略在今年六月初、彼時新修復的蒸汽火車頭準備迴送回彰化,我偷懶地選擇住家後方的蹲點-其實是鐵道攝影的熱點,當時CY同女朋友站在我旁邊,一起曬了數小時的太陽,等候不知幾時到來的火車;那一天幾位叫得出名字的人也出現在我家後頭,好不真實。或許年紀相仿、相談也愉快,但是低調如我,倒沒有想到留下聯絡方式,即使這年頭講出「加臉書」比問候人家「吃飽沒」更頻繁。這或是要怪自己某種強烈的屬地-經驗取向,立基出草實務的交流作為互動內容,確實有點「不現代」;隨著任務結束,只想攤手說「有緣再相會」。隨著後續幾次大拜拜,這劇碼便是「我看見CY已經在那架好腳架」或「CY看見我已經在這架好腳架」,其地域範圍含括中部與東部──坦白說鐵道攝影雖有熱點、也不至於只有那幾個──不知覺中,CY無疑成為截至今日同我最有默契的人,即便我們依然沒有彼此的聯絡方式。所幸他的來頭不小,經過一段時間搜尋與確認,約略能辨識帳號以及擔任國內唯一鐵道刊物的編輯(群);只是稍有「你在明/我在暗」的愧疚感,儘管的確是我黑了一些。
  尋常的週五午後,「偶然」在彰化的小站碰頭,一見面CY劈頭就說:「我就覺得會遇到你。」這當然不是一段甲甲的故事,無論是否為馬後砲,但仍然讓我感覺愉快。這份心情自然不必訴諸玄妙的緣份眾說,只要將這些「巧遇」加以歸納、甚至帶入一些作品社會學的思考,其中呈顯出價值取向的親近性,它反映在我們對於鐵道攝影的具體取捨,包括蹲點選擇、光影變化、主體姿態、攝影技法、後製空間……等,莫怪乎我們皆以低調自我定位──即此路線在這個圈子不是主流──儘管就幾次碰面,這回少了大拜拜的緊張與緊湊,終於有機會自我介紹,回海線的路上也相談甚歡;雖說是我向他討教的比例較多,幾乎不意外地,我們對於鐵道文化、社群、政策多有基本共識。
  CY是清水人、早我兩站下車,他起身時,我說:「很開心遇見你。」以此作一註記。

Read More!

31015

  我們的默契約略如此。
  適逢823紀念日,既然JELLY──沒別的意思、就只是最近追蹤的韓劇男主角稱呼──都已浮出水面,我也不好視若無睹。然而困擾我的是、在沒有持續接觸的情況下,憂心是否再次踩到洪小姐的地雷;幸運地、這齣線索尚未斷裂。趕緊追問JELLY近來是否(在小弟可應付範圍內)缺了什麼,彼時站在百貨公司專櫃把玩著α7、α7r、α7s,同洪小姐往來幾句對話,便轉入才繞過一圈的兒童部,走回曾經拾起的60051-旁邊的31015,再三確認/並透過圖片傳送,萬一誤買到10508、結局便是JELLY和我比誰臉上的線條較多。這心情還參雜不久才提及火車云云、「該不會是他埋的玩笑吧?」的不確定感。無論如何,這三位數我還負擔得起。
  當天其實忙碌、或可能更忙碌,處理正事以前,先是前一晚太魯閣列車自試營運後、臨時被抓來代班開往南部(基於保護高鐵、這類規劃無法執行),一度燃起捕捉的念頭;而當天午前又收到彩虹瑪溜溜車跑跨線列車,(基於它是臺東縣政府出錢貼皮)首度造訪中部,揣想最大的攝錄可能性在哪。「JELLY?」心思顯然也不在這。倒是苦了洪小姐……一方面來不及確認是否低調行動,就已經被JELLY認出我的顯圖(怪我囉~),再者天兵如她、事前志得意滿地表示她成功地拖到生日當天,並且一次滿足三個願望,「只是」其中一盒拿錯了,徹底的「H-Candy」風格。
  我習慣閃別人,電燈泡這種位置還是讓賢給他人吧,當天沒有強烈聚餐的意願,儘管久未噓寒問暖,趁著鳩佔鵲巢以前、還是熟練地「喇」起豬屎幾句,並且交付缺漏的一盒31015。無意識玩耍手錶間,JELLY提及他尚未入手同款黑色系,我愣了一下;這話已經嚷了好幾年(約略自推出那一季開始),期間他從臺北經由國軍、回到新竹,甚至走入產品的週期末段,數落他幾句以外、還委請洪小姐務必拎著他積極處理──POP系列殷鑑不遠啊──在椅子坐熱以前,如預期地處理好823一事。
  數日後,追問洪小姐故事的下文,JELLY的故事總是迂迴曲折。斷貨或許還留下美麗的想像,天殺的劇情發展竟然是(累積數年期待的)試戴後發現不合、當場並無購買,還以為白嫩如JELLY能撐起所有黑色配件(甚至一身黑)。一如王子放盡氣力而尋回灰姑娘Cinderella,竟因生活習慣差異而導致一個月後宣告分居,俗稱「因瞭解而分開」。儘管他本人表明已無懸念,我卻默默覺得讓他再瞄個幾眼/摸個幾下,這個故事便死灰復燃地延續下去。
  我們的默契約略如此。 Read More!

開門,退回來.

  通常我是如此講解現居住所-在頗負盛名的(東江家)風風亭對面。
  這家拉麵店之所以聞名,主因湯頭濃郁且口味重、別於一般在地化改良的臺式拉麵,其價格合理與定位明確、不易淹沒於學生商圈或拉麵地圖;另一方面,每十來分鐘僅煮七碗麵,造就低翻桌率/外頭大排長龍,間接強化了「美味」的妄想。作為鄰居/或提供有意前來者,尋常日子我約略在營業前廿分鐘左右一窺排隊狀況,若有在第一批麵之列,便整裝去到對面等待;相反地、如果人已經爆炸多,完成沒有湊熱鬧的念頭,便默默退回去房間。
  這不是一篇食記,我的鄰居也不缺錦上添什麼。事實上,基於口味取向,我甚少吃風風亭、其頻率低於一次/一個月,其口味自然不如林家那般鄰家。作為鄰居,講這種話的任性語調多了一些,畢竟我只要探個頭就能決定是否排隊,可謂機會多得是。拜盛名所賜,偶爾會不經意地被人叫住、或看見誰又在排隊,無論熟識的、年長年幼的、離開山上的,或是吃完才告知離開我家門口不久,都是稀鬆平常。只要時間允許、也會稍稍打個屁以消耗對方的排隊等待,通常也沒有意外地好奇我目前的住所。
  為了避免破壞慕名而遠道前來的遊客們、其「非例行/例行」的界線,我多會避免眼神接觸、同時迅速離開。今日也不例外,出門換零錢、待午後人少一些,需要拿兩大袋衣服去洗。一踏出大門,便見到人向我揮手、是兩位系上老師,我雖然知道他們是吃飯好朋友,就我認識、不太像是吃風風亭的類型。完全自然地、走過去同他們問候,才知道兩位都是慕名已久、今個才第一次前來嘗試(難怪沒準備飲料);對此、作為地陪本當善意提醒應注意事項。儘管內心其實驚訝、帶有一絲驚悚,因為其中一位是指導教授。居住多年,第一次有種逆襲感。
  當然,開門遇到指導老師或許不算什麼,起碼我的室友是遇到論文口委。
Read More!

前進/後退

1.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你們好不好」

2.
  一般來說,打混這麼多年,也得想個辦法搪塞過去,就給它一個好聽的說法,叫作累積第二專長;如此云云並沒有什麼冒犯之意,作為主修的社會學自然沒有不好,我也無意去挑戰它在就業市場的生存能耐。純粹是對應歲數增長,只能厚著臉皮以「正向」的語法介紹我都在做些什麼事。介於難以啟齒與懶得多嘴之間,這幾年我花了一些時間攝影、錄影。

3.
  對應於影像,其實也沒有畏懼寫作,面對文字空間空擺它也不會萌發新意這回事我明瞭;回頭看看,過往也就是這種節奏,「數量取向壓榨自己-空擺-密度取向壓榨自己-空擺-壓榨自己……」,雖說我的寫作能力不若地力還能復原,或有新的取向能夠成為下個紀元的霸主。當然事情沒有太複雜,僅僅是各平台之間整合不易、也非單一平台能肩負所有功能,偏偏我本人也沒有能耐撰寫欄位元件的語法,再次對照其他所在「悄悄地」蓬勃發展,表徵我的語言能力像似殘廢一樣。

4.
  我應該不算吝嗇吧?當然小氣也不算。就意識來說,我不打算隱藏什麼、不過又無從介紹什麼,因為我知道作為一種次文化興趣,與其換來勉強嫁作話題,不如省下彼此的尷尬與費思量;或者說、我可能也不是你/你們所想像那樣。認識我的人多少都能體會:我雖然樂於觀察南韓流行文化發展,我卻不會浸在韓流裡頭,開口閉口就是韓國如何如何,甚至作為世足觀賽重點;訓練田徑多年,也盡可能多方涉獵其他運動、補充衛教觀念,儘管球類運動實在苦手,反射神經只能透過ZooKeeper進行訓練;我總是騎著機車四處亂跑,其實我也沒辦法摸清機械構造,或成為一位稱職導遊。個性使然,無論有意無意抗拒「(任一)標籤」,我總覺得自己離(任一)次文化行動者的典型/理念型差了一截。

5.
  第五項了,所以我都在幹嘛?是跟著一群人拿著相機緊盯著性感美女,又或是扛著大砲翻山越嶺,這應該都同我搭不上邊,它們都需要金援作後盾。

自強號普悠瑪列車(彩繪)@海端南/德高陸橋

  對照前幾篇文章,刻意挑選普悠瑪列車作為對照。這段時間,鐵道攝影(即日文「撮鉄」)是我致力的範圍,另外則是以我可愛的姪女作人像/孩童攝影進行實作;不過懇請親朋好友請勿幫我貼上「鐵道迷」一類稱好,這足以令我尷尬地冷笑三聲。真要說、我並沒有狂熱到背下所有班次形號,或高調談論大眾運輸的未來在何方,那可笑的臺鐵本位主義更是讓我退避三舍。投入的理由僅僅是住在縱貫線一旁如我,再次留意它們的動向時,發現許多孩童記憶的憑藉物件或衰老或蕩然無存──諸如兩顆大眼睛的E100型,駝色不再是自強號的代表色,打發國小課後時光的冷平好夥伴,侯孝賢電影裡那些深藍柴油客車,以及那些將要飛天遁地的路線……──流逝並未留下任何機會,運氣好一點是風吹雨淋斑駁鏽蝕,更多的是破碎得煙飛灰滅。
  戲劇成份不多,這並非一頭栽入的情節,晚近意識到這些事情時、也陸續抽空進行紀錄,儘管僅有回頭檢討拙劣的份。在涉入的過程中,瞭解這幾年恰巧是新舊交替的熱點之一:接連有新車到港,以及退下舞臺的角色與場景,便設定它們作為練習的對象。說好聽一點就是為臺灣軌道運輸留下歷史紀錄。

6.
< YOUTUBE | gizmopinocchio CPH >
< FLICKR | gizmopinocchio >
< FLICKR | wenwen huang >

7.
  我想我沒有忘記自己的本業,這部份「自欺/欺人」的構成應該不高。事實上、非常有趣的部份,關於這個次文化發展、其內部人群關係尚處幼稚階段;這並不是說臺灣的鐵道文化僅有幾位大師、貧乏地引領向前,實則各子領域多有才俊──我無意推論其它處──基本上,它缺乏社群的觀念。我當然不是指各式實體/虛擬社團,相反地、這類團體眾多,多得眼花撩亂;我說的是定位與規範。說來鐵道文化涵括也不少,但不是每位參與者皆熱愛各個項目──起碼有人家問起列車機電系統的變頻器(因為有聲音)、我實在聊不起來啊!──卻像是無頭蒼蠅躲在自己的小團體各忙各的,有時重複性倒也不低。基於模糊的群體關係,規範更是難以確立,就我熟識的鐵道攝錄部份,無從創造一個官方-民眾具共識的安全模式,光是一個「淨空範圍」就充滿了曖昧。然而非常有趣的事,每當出現大拜拜時、穿越鐵道的畫面/案主,他們確是義憤填膺地指出「他一定不是鐵道迷!」(其背景是許多中年攝影團的確也愛出草鐵路節慶)

8.
  我個人倒沒有特別去計算攝影資歷,隨著作品累積、持續比較/觀摩他人作品,自己也經歷摸索風格的過程;用以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量變帶動質變,好的也看、糟的也看,藉以比較出什麼是自己要的。這部份我就覺得自己挺博雅的(笑)。經由一段時間實作、認知自我風格的同時,其心情總是告誡切勿踏入「五色令人目盲」之困境,尤其在100%檢視原圖時、心底不時冒出「(影像)如何再紮實一點」的誘惑。另一方面、隨著攝影技術化進程──錄影就依然兩光──諸多實作有助於我立即思考構圖與光影安排、並保有敏銳度,同時在大量射擊後,自覺許多大膽與創意不若以往拿著消費型相機那般任性召喚。當然你要認為我正遭遇瓶頸轉而回頭寫作,我也無法完整否認。

9.
  我能夠瞭解與想像。尋常聽到/看見這些例子是-具備攝影技術的人總是被拗去側拍活動,心臟大一點的也就接下一生幾次的婚攝。前後偶有友人提起,在此一併作個說明:畢竟我輩亦陸續走上紅毯,祝福之餘,婚攝與婚禮側拍還是留給職業的吧,畢竟現行以包套為主、禮服與周邊小物不是我能供應;或者說我尚未擁有資本打理這個環節。不過若是有意拍些奇異構想、不方便同婚攝討論或執行,那些「知道我的名字的人」,我都是樂意幫忙;前提是請不要要求我把照片/人修得很漂亮。

10.
  最後,切忌認知為攝錄成為我生活/生命的一切。
Read More!

  一個週三下午,我在L的房間,進行例行公事。
  他是個忙人,時而分不清他屬於誰、他是誰,我呆坐在一旁、倒也沒什麼異見,自顧自地旋盪著椅子、裝作自在。撇頭看見防潮箱,沒事可做、竟仔細一瞧內容物,看看是否同家裡那種自動生出鏡頭的防潮箱相仿;顯然不同,裡頭沒有黑色白色圓柱體。倒是一豎慘白的專輯側封,吸引我的視線-《夏》,令眼前的熟悉面孔頓時生疏起來。那他此刻的心情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