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雨

期末將至、偶有機會與老師們共餐。平日多以課業為主,話題總是不太有趣。或者說:能聊顯著水準或卡方檢定聊得很開心也不簡單。這一年來、所受到的學術訓練多多少少帶有量化的色彩。在口語中、思維裡多了一道手續,檢視所思是否遺缺什麼。但也不能說自己將投身量化研究,我想這是還需多磨練的地方。這件事反應在研究法期末報告上:質性分析還是使用得比較得心應手,量化資料在玩的時候很好玩、也很有趣,可以詮釋其意義。但是在撰寫時要選用恰當的統計方法就是不行、就是弱。這大概算稍稍離題,因為這兩場飯局的老師都是玩量化:研究法的正慧老師與不平等的致嘉學長(鄭志成老師也有去啦,只是他壓根就是只想聽學生講話)。週日跟前者去吃壽喜燒、後者則是在週一跑去喝下午茶,明明這禮拜我就很忙。
  吃壽喜燒、我過去沒有體驗過,實在話:我在台中的飲食經驗真的太淺薄,在竹北當然也是,東海的雞爪也只吃過一次。台中其他有名的產品多是魁甲友情相挺帶來大本營,至於著名餐廳則免了吧。這東西不小心會吃成火鍋、或是說它本來就是湯很鹹很少的火鍋,食用上有其缺點(秘)。漢文化的人、總是喜歡在飯桌上喬事情,跟生理有關:血糖低時脾氣比較不穩定,所以要勞煩他人時就是不可以挑吃飯前。而吃飯這個過程不光是血糖補充,還有其深刻的社會學意涵(我在唬爛):用G. Simmel的話來說,飲食把個體和共在聯結起來,並將習慣與知識的秩序連接。意即利用吃建立和諧秩序。超越飲食的排他性(吃的個人個性、獨特性)而成共同體,群體構成食物的社會性。定食定餐違背生物性,文化訓練、社會化在此展現。因飲食具搭起可能的橋樑連繫高尚的精神生活與低下的物質生活。大概吧。其實那天去單純是肚子餓,順便多看看班上的人幾眼吧。那天沒講到什麼話。
  隔天致嘉學長的課直接拉到梨子去喝下午茶。我對於所謂下午茶的禮儀著實沒概念。P. Bourdieu:taste不只是被建構,同時也是在階級之間對立。Formula:(habitus)(capital)+field=practice。套句當天一直在說的話:這不是我們的生活,例如手不可以勾入茶杯耳朵、要用捏的提起。這家店的裝潢帶有日式與簡單色彩、因為中間有靜石園,餐點多以英式為主、不時穿插美式食物,還有小部份的泰、韓、台式鍋類。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聽了學長的研究所心路歷程,這讓我更加謹慎求學這條路。當然還有格言:社會學之必須-煙、酒與檳榔。雖然這有點誇張詮釋,不過有其助益就是。在飯局中講了好些話,是課堂上無法多聊的部份,如果我的教學課都是在飯局中開展將是如何?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