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級

  我一直以為自身髮型(大學以後)不算難處理,不就是修短打薄即可、不燙不染不流行,也從未拿起雜誌、想要參考髮型樣式以至於我會變成花美男。面對眼前這個嚷著不抓頭髮、又需要能撐過兩個月的髮型要求,設計師雖有訝異(你幹嘛不去家庭理髮就好)、仍能夠流暢地完成剪髮流程,結果也多能接受。我想這僅是基本功──尤其在那個有髮禁的年代、還能有哪些花樣?光是個貝克漢/碧咸頭就騙吃了好陣子──設計師的組內差異又能多大?然而奇怪的是、面對母親大人質疑「為什麼要跑回新竹剪頭髮」,我也只能支吾其詞、說說不甚喜好臺中風格。當然兩地的樣本數不足、在實行困難的抽樣次數下,難有確切比較以外;當然老校長說頭皮下的部份比較重要。
  老校長是說「比較重要」、而非「不重要」,對此、無論是獅子鬃毛或龍之鬚皆反映該議題亙久恆長,並且回應「失去才知擁有的可貴」此一敘述結構。以上固然是生死別離之極端狀況,只是恣意的它總叫人無法放任不管;特別是權威生活中,如何在一致性之中謀求獨特性、長期是他們的重要課題。燕尾披頭能否有效回應上述議題,可是我卻更在意那「普通再普通的」髮型是否同剪髮前有所差異:清爽俐落當然好,被人嫌棄剪髮錢花到哪實在是件傷心事。
  歡慶母親節之餘,兩個月有餘的髮量不敵夏日造訪、也避免母親覺得這兒子怎如此邋遢。未料不指名一途難得遇上新手設計師,每一步驟都謹慎得不行:細細地夾起一撮又一撮,反覆地梳起來又一(微)修再(微)修,一時間讓我誤以為這髮型多麼費功;「不就是大刀修短再打薄即可?」雖說我沒計算歷來剪髮耗時,這次應能輕鬆地名列前茅;而過程亦無流露新手(似乎該有的)不穩定感,更讓我不好意思跟她反應:可以再短一點。
  鬢角與髮根是修了上去,勉強能告慰自己算是交差了事。不過面對大爺如此唱道:「電厚伊水水/電厚伊QQ/電厚伊真古錐」(陳昇/〈來去廈門電頭毛〉),直教人忽略我也有剪頭髮啊~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2 commenti:

yu-ting ha detto...

沒辦法,妹妹的捲髮太可愛,你只能待在光芒外的黑暗角落

pinocchio ha detto...

我只能躲在她的毛絨絨的捲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