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冰正

  初看到這三個字的人,我想大多不知所指何事。這是清心福全國際店裡用的術語,原意為:完全去冰、正糖(全糖)。我記得是大四開始、嘴饞時會跑來買金菊普洱,清心的普洱是我喝得最為習慣的一種飲料──在韋瓦第則是金萱、糖份冰量相同,我就只買這兩家的這兩種飲料──我喝東西其實不大介意甜與否,但是不喜歡冰/太冰,只覺得這樣便是一陣麻痺就喝下、味道如何便為冰塊所壓。當然還有更龜毛的理由、就是我多從事有氧運動,不想要跟支氣管過意不去。所以完全去冰是基本要求。至於糖份多少、則是隨心情調整,不過大多時候、自己是喜歡吃甜(不知道有沒有非常糖?下次來衝撞這種標準化生產模式好了)。久而久之、走到清心前,便是:菊普(金菊普洱),完全去冰、全糖。喝久了、也就開始分析他們其中的術語,也記得「完冰正」所指何事,之後便直接說出這個術語。再多些時間,則是他們記得我/跟我的口味。
這是個有趣的狀況。
  標準化的生產模式確實為生產與齒輪/員工的替換上,多了一份彈性與效率。最極致的狀態就是冷藏於超市冰櫃裡的一瓶瓶鋁箔包/鋁罐/寶特瓶,他們都是標準化/機械生產的代表作。每一瓶的口味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有蟑螂是加料、可以播打消費者投訴專線),我是指前一瓶台啤跟後一瓶台啤。然而問題也出於此:由於大量生產與密封/保存技術,導致其口味就是如此、你頂多可以拿出來退冰/加熱。他同樣可以作為個人的口味座標/標籤。在廣告推波助瀾之下,大品牌的產生打出不同需求:無論是要切什麼/你累了嗎?/還是那位咖啡師傅混不下去了,標示著個人的品位/品味、依附在符號與物質之上。有多少人在意咖啡師傅沒有生計/「科學的」營養標示/或是口味上的差異(能否區辨又是另一回事,譬如我就完全無法進行區辨),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冰櫃裡的飲料也就只能這樣子,你不太可能要求他再甜一點或是濃一點──這部份、在果汁飲料類最為明顯:10%的原汁該說多還是少?又有果肉會讓人覺得比較「真實」嗎?──標準化生產在飲料店獲得開放的空間、也成為他們競爭的利器(當然其他如新鮮、外送、區位…都是),在味覺裡拉出不同的維度、使得口味更加親近/也更具個人色彩──雖然此時可以拉入科學測量方法面對味覺、進行味覺資料分析,但這點我還需要多些思考──如此一來、個人對自我口味的認識更為清楚,在標準化生產裡獲得第一步和解。個人風格在一遍符號裡、力求穩固的物質/化學基礎。
  又在拉出更多維度的同時,滿足了「健康」的需求。對於糖份、冰量多少,保健的說法自是不少。也因此可以看到包裝飲料市場裡、以健康為訴求的項目占大多數。而手搖飲料店中、其販賣對象較為集中(茶類為主),並未在此多著墨、這也是他們的優勢:強調新鮮泡茶,泡出來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什麼茶具備何種效果、交由其他權威去說就好。他們不負責添加什麼,頂多就是加糖與冰以融入大眾口味。起碼成份表是清楚明瞭地──如果手邊有茶類的寶特瓶,可發現成份包括:萃取液、抽出物、香料…。手搖飲料店其實也是有可能這樣搞啦,不過店員是跟我說:還在煮──新鮮就是他們的訴求。而糖份與冰量的調整,移除了大眾對飲料的疑慮,起碼可以安慰自己:比較不會攝取過多醣份、比較不會傷支氣管。雖然飲料多少是造成腎臟的負擔,但還是足以催眠自己安心地處在健康政體裡。
  又因為它的彈性與區位(市場導向)/中地(小型的商閾與消費圈)的關係,拉出人的角色。個人風格在此也拉近了店員與消費者的距離。個人風格在此(主動地/不知覺地)透露更多個人的訊息,在此拉進了人的關係(建立在消費之上)。喝慣了/買久了、店員自是記得你/你的口味/你的風格。有時便會延伸出奇怪的關係:部份清心的店員認得我,還說常看到我穿著小短褲出沒在藝術街坊、也知道我會騎單車,有時就在這些話題上打屁──他們笑稱灰色G5有成為變形金鋼(Transformers)的潛力,我家的車車長這樣:「人的能量、決定車的力量」那台──這樣的信任關係、穩固長期互動的可能,也使得產品多了些人情味。似乎沒有辦法跟麥當勞的店員如此互動?所謂的人情味、或許也作為味覺體驗的來源之一。
正確來說/必須釐清的是:究竟便利超商跟聯鎖飲料店在客源/飲料市場上是否有衝突?競爭抑或不衝突?兩者的標準化與普遍化的程度不一(我現在很努力在拼湊兩個變項的四個象限,我想便利超商放在第一象限應該不過份吧?),在大眾茶/果汁/咖啡飲料市場上進行比較。而聯鎖飲料店在兩個變項上釋出彈性、使得紮根更為深刻,作為社區的味覺地圖裡某一座標。
我只是拿一些隨意的觀察寫了這篇、結果中午又跑去買了一杯菊普,味道還是完冰正。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1 commenti:

TsaiChangPin ha detto...

記得了,下次要買清心的菊普,完全去冰全糖。

我比較討人厭,因為我喜歡喝比較濃的茶,我每次都挑戰飲料店的標準作業。挑戰過逢甲朝馬路附近的清心、東園巷口的那家,我家這邊的50嵐。

我每次討人厭的就是,我要熱奶茶,三分之一糖,「請不要加白開水」。

因為除了原砌之類現煮茶的店,傳統的店都是煮好茶然後加工,所以會故意煮筆較濃的茶,為了加冰塊。所以,我每次都要求不要加白開水,這樣茶會比較濃,會比教澀(茶不好就會澀),所以店員都會說,這樣會很苦耶(茶不好也會苦),不過,我都說,沒關係,我喜歡喝濃茶。

我被一弄的台南綠茶吐嘈,他說,我們都是這樣調,很好,從此不買。

我喝紅茶喝到我已經辨認出那一家大概是用哪一種茶葉,我大概都可以猜到,只是價格高低的問題而已。

大部分高檔的都是用台茶八號,阿薩姆紅茶,因為阿薩姆調奶茶最好喝。另外也會有部份摻錫蘭或是伯爵,但是這兩種價格高,願意這樣調的不多。我自己調過台茶十八號的紅茶拿鐵,真的,如果我要賣,我也要賣一杯一百。真的,好喝。

以上報告完畢,我也可以來扯一篇紅茶上癮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