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肱不輟

  對我來說、「老」是一件容易觀察也容易理解的事;自己還陷於習慣而身體已舉旗抗議。儘管開始尋探接續趣味賽事,身體所累積疲勞較想像中更負擔一些,先前賽後一週恢復操課即馬上掛彩;這種跑感其實微妙,一部份肌群獲得(突破性?)進步、卻牽扯尚處休養的另一部份──呃…似乎是自己在外圍牆衝得太愉快所致──不甚龜毛地、又跑去復健科報到。
  自己非體育科班出身,一路懷抱調劑身心心情(所以我不適應競賽),雖不至自卑、也期勉自己別太兩光。專業與業餘的分野,除了練習量所致動作精確與否,以及背後支援的專業知識量;過往笑稱自己得兼修運動生理學與營養學,事實上沒有多餘的正式課堂、接受完整的知識灌溉,更多場合都是指導老師(針對錯誤處)東講一句、西講一句再將它們統合起來。略有補丁感、支援了多年運動的基本常識。
  透過智慧型手機打發不少乏味的物理治療,接連報到數個療程、復健師看我也有些印象,不免叮囑幾個拉筋動作以因應劇烈運動,好讓補丁更全面一些;無論來不來得及未雨綢繆,都算是面對老化的應對過程。儘管我確切地不期待痛完全身之後、熟悉全身上下,或訴諸某種徹底的他者化論述,還是營造血淚教訓的情節;這無疑是個「切身」的認識。

  那天非常驚訝(醫生告訴)我有O型腿,我從來沒這麼認知自己(髂脛束肌腱易摩擦而發炎)。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