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里


  那是個純真年代:真蠢的年紀配上醇真時代。
  我想當時師道尚存在著、校園內部也屬平靜穩定的氣氛,或許極端點的標籤叫作「保守」;往後幾年、校園事件逐步登上社會版面,學生間、師生間種種軼事意外數量劇增,學校好不真實地作為「社會的縮圖」。學生於短短幾年內、透過熟悉各式新型科技產品與網絡,並盤踞(學校邏輯下)權力不對等的弱勢一方,趁勢奪得(數位時代的)有效論述策略高點,翻轉校園內部權力僵局。該說以前民風淳樸,學生(又太呆太蠢)才無心思憂慮這些「規訓」可能性,頂多、教育主管們正「搞不清楚狀況地」自以為嚴肅面對「阿魯巴」一事,可惜學生從未放在心上:彼時尚未產生「霸凌」的觀念。
  當然我不會鄉愿地說:那是個沒有言語上、肢體上暴力的年代。無論老師、學生之間多有程度不一之此類社會行為;一則是壓抑,另外則是(基於維持權力關係/群體)打鬧的成份居多,當然還有很大一部份出於(無解的)白目死小孩狀態。扣除衝突,惹麻煩的成本並非疏於計算,最多就是流於口頭上討便宜;另一部份、保守安全的做法就是朝熟人下手,間接也作為默契與情誼之表現。
  以前嘔喇叭有個「意義不明的」捉弄小把戲(反正男校總是如此):我們會用自己的臀部去撞他人的頭;這並不會很難,因為教室內總有人坐著,祇要輕輕地扶住/固定住受害者頭部、再稍稍扭轉動自己的腰帶動臀部,非常容易上手。但我並不明瞭此動作求的是某種「骯髒」想像以逗弄他人,亦或是「身體就臀部的肉最多、所造成傷害最低」此貼心顧慮,又可能細究這個動作即是不明智。其中尤其擅長者、如鴻鑫(4)與昆滋(6)最為出色,前者以技巧取勝──我一直有個印象、這位老兄連佇立者亦能攻擊,可見其彈性與滯空能力突出──後者搭配其壯碩優勢以增強攻擊力。有次英文課講到「bully(n.)/惡霸」、彼時班上一陣吵鬧紛爭「誰是惡霸?」昆滋不幸(基於外形/但本人實則俠氣與觀察力敏銳)榮膺此頭銜,索性前述小把戲(惡行)亦(從屬地)獲得命名、取第一音節作及物動詞用(即「bu(vt.)」)。這即是該詞彙給我的第一印象與回憶。
  例句:「不要bu我~」 Read More!

肥美


  以前在文章段首,總是如此定位:「39967-40194KM」;這是出遊文章的制式發語詞,以標示出外遊蕩里程。也能更詳細地指出:「龍井蔗部(136)→知高庄(125)→成功(1乙)→集泉橋(74)→快官交流道(74甲)→草仔埔(139)→橫山(139乙)→名間濁水(3)→竹山、林內、斗六(1丁)→斗南石牛橋(1)→大林、民雄、嘉義(折返點,1)→斗南、西螺、北斗、員林、花壇(74甲)→快官交流道(74)→烏日(1乙)→成功(125)→知高庄(136)→蔗部」。
  由此說來、其實好一段時間沒有騎乘長途,拖了近兩個月才突破四萬大關、定當努力檢討;昨天這一趟、也有點臨時動議性質,只是突然想念嘉義的一些味道。味道自然是一種原動力、勾結種種出外印象,不僅是目的、也可以是過程,包括那些沿途傳來的稻、炒茶、木雕與麻油(?),讓久未晃蕩如我不致陌生卻還保有新鮮。
  避開炙熱的高壓晴空、從午後三點出發,到午夜兩點前、回到山上住所;所為目標,計有新舊各一。關於舊味道,我一直很懷念嘉義特有的美式漢堡,竟睽違一年半載才有機會再訪──沒辦法、一般回嘉義沒機會吃,專程略顯小題大作──其餐點品質穩定且具特色,環境整潔也採用活潑舒爽的白/綠/木質色系,令我非常傾羨(嘉義獨有)。唯獨價位(對學生而言)偏高,倘若再加上車程成本、無法多多光顧。至於新味道,則是先前旅遊節目介紹的虱目魚肚,也是累積好一段期待才解到嘴饞──畢竟在嘉義時、輪不到我買宵夜,它需等到晚間十點才開──地陪劈腿林表示他曾拜訪該店,不過彼時狂歡歌唱酒後、吃完便跑去吐了,所以也沒有什麼可參考訊息。一直等到十點半才陸續完成架設就位,「點燈」沒多久、人潮即湧現,對應表現為兩大鐵板分別煎滿蚵仔煎與虱目魚肚、並不停歇地持續著,一掃我過去對文化路夜深無人之印象。虱目魚肚無刺、不死鹹也肥美,希望回程駕駛的體力耗費能降低它移轉至我肚上的肥美。
  又某種記述方式可以如此表達:「鳳梨酥、史奴比大俠牛堡、木瓜牛奶、粿仔湯、虱目魚肚、蚵仔煎」。 Read More!

金黃粼片

  這話說在前頭:我沒有那方面傾向。
  我一向偏好跑步搭配游泳、作為主要健身項目:一來我球技極差就避免在他人前丟臉,再者此二項目使用肌群可相補足;特別夏天時候、烈陽高掛──譬如近日高壓籠罩──尤其期盼日落前、能有一陣涼快。除了坐息好安排,其色溫也映射水面一片金黃,儘管耀眼也迷人。對此、斜陽折射波光至水池淺層的泳者皮膚上,像似身著全副黃金甲或鱗衣,此一「紋身」讓人感到新鮮。又特別推薦那些男泳者──沒辦法、我們無法在此期待女性大露背部(攤手)──流暢地操練捷泳或蝶式,彈起的上身還裹著一層水膜、雙手揮舞出水花,任夕映閃爍得好不炫目。

  可是費爺好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