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人情味


  巷底的大姐總是豪邁地放送飼料、散佈在肥貓家的門邊,好讓我有機會捕捉小貓們的身影,不用深入後頭水塔區與牠們玩木頭人或躲貓貓:雖然牠們坐著與趴著的樣子顯得稚拙、但對於聲響絕對敏感,只要一接近、牠們即立刻反應過來,視狀況準備(用短巧的四肢蹦跳地)撤退。於是這幾天只能配備望遠鏡頭、還期待有個光線充足作支援,不然陰天動態攝影實非所長。儘管今天較清楚地觀察之,但是在貓媽媽守衛之下、仍然保持牠們能接受的安全距離。
  當然我們吃飯時候無需如此小心翼翼──如果某段感情正萌芽當然另當別論──不用擔心遭人瞄準射擊(我好像做過類似的事,有圖有真相嘛),只是那些名人的照片往往成了報章新聞的播報內容、作為吃飯的另一道配菜。東別與藝術街生活圈──還是它們──之餐飲商家多不是大型連鎖店,其流程不那麼標準化、消費關係亦不若「付錢-送餐」那般制式;於是它部分地發展為過去所提及的人情味,在此也沒有辦法畫出飲食人情指數地圖。累積互動基礎後、其一具體表現為老闆瞭解你的飲食習慣,但是我們能夠(在有限資訊內)瞭解老闆什麼?有幾個小孩出來幫忙(有些還從小看到大)、幾個成就傑出,或是他們下班後的活動路線(錯置的感覺非常有趣),收支部分就不太有機會了。
  還有一個我(基於無聊習性)通常會注意的點、為訂閱的報紙與播出的電視,只要兩者具備內在一致性(二重證據法?)、多少就可以推敲其政黨傾向。雖然在此我無法細究「消費兩端的政黨傾向一致性」(包括商家透露程度與顧客容忍值)與「用餐意願」(投入方式之差異)是否具有意義的迴歸關係,也不是急於判斷藍/綠孰優孰劣,而且這樣比較能掌握同老闆聊天時、他們欲強調之重點。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