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
做人不要太鐵齒。
這是我第一次製作這小玩意兒,失控程度遠超乎預期,儘管成就感仍高一些。事前做足了功課(卻沒有實習過),還託肥貓偷偷購入正片──吃定大爺認不得底片之差異──卻幫忙不大:其他分享者一再告示曝光量需增加一格、好讓底片的亮度提升;只是過去慣於捕捉畫面的期待曝光量,底片的「未知感」比其成像更叫人焦躁。平心而論、技術面尚有依尋線索,關於文稿──37格──如何表現絕對逼迫個人自覺創意如此貧瘠、像似失去多年的朋友,既不好臨摹他人作品以喪失某種「生日禮物默會假定的」獨特性(我也不願接受資料的更新作為貢獻),又苦思各式材料何處來、其蒐集成本之估量計算。畢竟人算不如天算,可靠的沖洗店家(事前有聲明)沖正片的機器故障、修復日期「不那麼確定」,交差日就在眼前、也沒有多想其他可能性。只是這一等、等了幾個禮拜,每天都會期待店家來電、最好是完工通知;只能透過第37格的日期備註證明自己還算即時完成。當我攤在燈光下時、還是笑了出來。
所幸在五月最後幾天到手,雖說生日都不生日了(連潤四月生日都沒趕上)。另外聲明,這小玩意兒製作成本與門檻皆不高、趕緊向你的伴侶索取吧! Read More!
身體難以承受之冰
習慣是……隔了很久才能驀然發現的玩意兒。
雖然在外我總是拾起臺啤金牌,不假思索地開瓶並牛飲;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後者的普及度畢竟(稍稍)不若前者之通路廣大,還稱不上各店家基本配備。私底下、我購入的朝日啤酒數量可能遠勝於臺啤系列產品,一方面也顧及我使用量之成本。或許事情要再複雜一點點,其實是我不好冰啤酒;「啤酒不冰怎麼好喝?」這個宣稱/質問句大多成立、我也舉雙手贊成,可惜它所造成喉嚨與氣管的緊縮感不怎麼舒適。
這應該是國中起、養成的飲水習慣。彼時參與「嚴格(卻充滿歡樂)的」田徑團隊訓練,領隊的蕭老師活力間不失嚴肅口吻地告戒我們不准喝冰水(液態)與吃冰(固態)──每次新竹縣運都會有些流動攤販、冰淇淋總不缺席,隊上購買者無不小心翼翼地迅速解決,就怕給老師逮到換來一陣狗血淋頭式訓斥──儘管血氣未定,為了避免氣喘吁吁,(如戒除癮品般)忍痛隔絕冷飲冰品。儘管我總是疏於練習而愧對老師用心,未料這份關心至今仍隱隱作用著。
這跟啤酒何干?臺啤系列產品之優點自然不容我置喙,或許正是它滋味濃,未冷藏時總不那麼順口、還有調皮冒出的苦澀。相較之下、朝日的「淡」反而是種吸引力,讓我能夠常溫喝下而不致感到緊繃與罪惡感。
但為了甘甜的18生,我還是願意冰冰地喝(不過我不得不說,前批18生著實強大)。
附帶一記:我還記得有則新聞轉引某研究,指出運動後更適合飲用啤酒(相較於水),大本營好兄弟不忘列印輸出、並貼在我房間門上共勉。 Read More!
20
我已經告別廿歲很多年,離開BMI值20以下也有段時間,腰圍更是如此;曾以為這樣叫做「不健康」。今天寫20並不是從自己出發、曝露什麼身體缺憾處,而是電影《10+10》。它等於20吧?
我自然沒那麼功力去寫影評,事前視後我皆非保持「非看不可」之推薦興致──甚至我也沒去到電影院花錢吹冷氣,就非商業片類型來說、它還輸給《乘著光影旅行》──前幾天從架上欣喜取得福爾摩斯2(為什麼小勞勃讓我聯想到…..木村?)時,霎時發現這個有點點印象的片子、挾帶眾多大牌導演名字,拾起端倪一番、才(比較)知道它想幹嘛;衝著那些生疏卻期待的年輕輩導演就把它帶回家。
我約略知道自己會喜歡它、卻不怎麼滿足。所幸節奏沒有一片倒地沉溺於溫馨之中、失焦於臺灣實況,儘管偶爾尖銳頗挑戰底限,中間還穿插黑色幽默或禪思(當然也有人偷懶),以及許多我看不懂的部份。然而廿位導演實在不能構想/理解為風險分攤或行銷噱頭之策略──即便每位都是響噹噹人物──否則10+10將小於20之功效。究其主因、部份是來自其「試驗性質」略顯濃厚,這裡或有兩層意涵:一者先試作看看(反應迴響如何),二者構想是否週延。相較之下──依尋的線索如過去曾提及:空間/城市向度的《巴黎我愛你》、《紐約我愛你》;時間向度的《十分鐘前》、《十分鐘後》;事件取向的《911事件簿》、《愛是你愛是我》──本片於文案強調(交付各導演的)旨趣為「臺灣特有」,這未免太……那個了吧?除了有些片段略顯重疊以外──有人硬是作成專題、還拿以前的作品充數,嘖嘖──綜觀整部作品又似乎不夠紮實地回應到旨趣(決不是訴求片末強作聯繫),以至於電影標題多少亦反映這種無力感。
但我必須特別標示、(某幾段)內容處理到近代臺灣社會變遷的滑稽樣貌深得我個人好評。
Read More!
我自然沒那麼功力去寫影評,事前視後我皆非保持「非看不可」之推薦興致──甚至我也沒去到電影院花錢吹冷氣,就非商業片類型來說、它還輸給《乘著光影旅行》──前幾天從架上欣喜取得福爾摩斯2(為什麼小勞勃讓我聯想到…..木村?)時,霎時發現這個有點點印象的片子、挾帶眾多大牌導演名字,拾起端倪一番、才(比較)知道它想幹嘛;衝著那些生疏卻期待的年輕輩導演就把它帶回家。
我約略知道自己會喜歡它、卻不怎麼滿足。所幸節奏沒有一片倒地沉溺於溫馨之中、失焦於臺灣實況,儘管偶爾尖銳頗挑戰底限,中間還穿插黑色幽默或禪思(當然也有人偷懶),以及許多我看不懂的部份。然而廿位導演實在不能構想/理解為風險分攤或行銷噱頭之策略──即便每位都是響噹噹人物──否則10+10將小於20之功效。究其主因、部份是來自其「試驗性質」略顯濃厚,這裡或有兩層意涵:一者先試作看看(反應迴響如何),二者構想是否週延。相較之下──依尋的線索如過去曾提及:空間/城市向度的《巴黎我愛你》、《紐約我愛你》;時間向度的《十分鐘前》、《十分鐘後》;事件取向的《911事件簿》、《愛是你愛是我》──本片於文案強調(交付各導演的)旨趣為「臺灣特有」,這未免太……那個了吧?除了有些片段略顯重疊以外──有人硬是作成專題、還拿以前的作品充數,嘖嘖──綜觀整部作品又似乎不夠紮實地回應到旨趣(決不是訴求片末強作聯繫),以至於電影標題多少亦反映這種無力感。
但我必須特別標示、(某幾段)內容處理到近代臺灣社會變遷的滑稽樣貌深得我個人好評。
心照不宣
在這個人人有意見卻比誰較大聲的時代裡、關於教改(及相關討論專題)的感想是:全力支持適性/多元發展,減緩學生的考試與升學壓力、並且讓每位孩子的天賦能受到重視和發展;可是我家小孩最適合接受資優教育。
Read More!
點播
最近在整理頻道──儘管沒什麼內容──還是確認各項設定是否如意、有沒有在改版間暗捅我幾刀;赫然發現申請帳號至今也有六年。其內容僅有幾部大本營耍白爛的片段與火車行駛畫面,都是些珍貴時刻。
六年、不知道該說它是長是短。早期它的定位像似交流平台,大家分享私自蒐集的影像,有稀奇罕見、也有懷念,雖說也涉及版權擁有問題,總算能夠自由地(在適合時空心情)點開那些歌曲──而不在被動等待電視台放送──當時憑藉眾人之力、許多音樂錄影帶浮出水面──因此許多歌曲的最多觀賞人次版本非經由唱片公司上傳──熟門路的歌迷便知還缺了哪些、也想辦法取得。中期漸有唱片成立專有頻道,但無心經營居多、久久未見更新,或許他們也不知道是否該投資此處;多少仍受寄望上傳它握有的最完整與清晰之影音檔案(一方面版權也較不成問題)。直到晚近(國內)各家公司(瘋狂地)上傳MV、甚至針對各歌手設立專有頻道,好讓歌迷全面地擁有其偶像;此平台成為有力的宣傳管道、觀賞人次也明示著(某種)人潮。
對此、總是開心的成份居多,卻不免感慨(它所反映的)國內唱片公司變遷:長青如滾石者,自然活力旺盛地將各時期紅牌作品逐一上傳,一跨便是廿多年;但是它的對手-飛碟呢?併購它的臺灣華納音樂(進入國際音樂工業時期)其重心放在當下企劃,似乎未見我這世代的記憶──所以像張雨生,其後期作品靠豐華上傳、但前期多靠其他使用者分享──然而由此線索(包括魔岩、福茂、上華、友善的狗)所發展出(屬於我們這世代的)音樂記憶地圖、配合畫面而更顯得躍然螢幕。 Read More!
心的方向五
母親節那幾天在餐桌上聊到、多少反映出母親對遊子們的關切:「怎麼學生發生車禍的訊息時有所聞?」基於社會系良好訓練、固然需要相當證據來確認此現象,避免過度詮釋之;根據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所提供的統計數據,「18-24歲」層級佔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3-15%上下(2006-09年間),雖不是最大宗、也長期穩居第三或四地位(順帶一提,此區間較其他年輕層少了四歲,18歲為合法駕駛年紀;至於70歲以上層級……顯然是設計偏差)。新聞還顧慮話題性、多揀取極端誇張案例報導之;然而反觀我們的生活經驗,難免聽聞意外或憾事,更甚者(起碼我這屆是)大一像似三天兩頭就出事──想當年老徐幾乎是逢遊必摔──校門口/東別口時有警車告示封閉車道、以處理事故:看到汽機車撞爛總希望人沒事,若是輕鬆擦撞則鬆了口氣。穿鑿附會的說法中、我們總調侃是歲數逢九則衰,那一年才十九歲。當然大可笑稱同學們於二年級後不相往來,一同去郊遊的契機不多、聽聞/關心被迫減少,亦構成「事件降低」的表象。
於是動手整理幾年下來的機車駕駛經驗,起碼希望十年後、自己還在追求優良駕駛;某種程度上、也像尋找一些身世之謎,藉母親大人之口:「你為什麼那麼愛騎車啊?」
我是個喜歡騎車的人、也享受騎車的過程,不僅直截地感受環境,並且將每一段路程視作一份文本、全新的文本詮釋之:駕駛間、我能夠聚精會神解讀道路上種種符號,一如前幾篇敘述那般,好保持安全與速度。旨趣則採取如同M. Weber路線、將行車視為一社會行動,自身意義不但指向他人、他人亦然──相較於馬克思主義可能更關注車款價差所呈顯的階級鬥爭、自身與車輛維修勞動之異化,以及文化工業對年輕族群之洗腦──因此我盡可能去注意道路上(眾元素/行動者)所透露的訊息(雖然有時因而挖掘未出爐八卦),進而作出超車/閃避/轉換/讓車…等反應──純駕駛技術部份頂多在山道顯得吃重,其邏輯不同於都市駕駛、個體與群體的快捷方式不可概括混一──而不只是被動消極地依循車流前行、隨號誌停車。因此騎車總是新鮮。
以上、大概是對這主題的初步沉澱;其他如人身安全部份亦是個重要卻一直被忽略的主題、或駕駛人自律及各派學說,都是尚待整理之血淋淋訓斥。
駕駛間、腦海難免響起一時間的(個人)熱門歌曲,譬如路邊店家播放著、或實在洗腦喚起記憶──但我非常不建議駕駛者佩戴耳機聽音樂、容易錯過聽覺之警示──行車節奏不免隨之牽引。大學有段時間,其節奏依序是〈Night Fever〉、〈More Than A Woman〉、〈fanny (be tender with my love)〉(不是〈You Should Be Dancing〉或〈Stayin' Alive〉)。 Read More!
心的方向四
走位很重要,這不是(乾瞪眼地)看到網路分享D3遊戲片段作此結論;其實它該寫在〈二〉、性質較為相近,現在只好硬著頭皮在此補述。
大學生活或多或少總有團體出遊的經驗、似乎也脫離不了機車作為代步工具,除了車陣過長易斷首尾,也擁擠在路上、壓縮到其他用路人;即便獨自行車,萍水相逢的佇候紅燈的騎士們如賽車般彈射出去亦需要理出魚貫隊形。待行車達到一定速後──無論車隊、或中港路上所能接受的速限──(機車)盡可能地保持交叉陣形:一方面爭取安全(煞車)距離,再者機車的視角高度相近、需錯開確認前方視野寬闊好因應臨時狀況。 Read More!
勇於敢則殺
身為一日球迷,自是不能錯過歐冠盃決賽、場上還有幾位熟悉面孔;或許賽前一面倒之預測,備受期許的一方在久攻不下間、耗盡原有的細膩與耐心,反遭魔獸德羅巴咬了致命兩口。
前幾年春節期間、兄長過去親家拜年並用餐──這就是同鄉的好處之一──據聞親家公、親家母廚藝驚人,連母親大人亦不敢「(自認)自曝其短」,從他們挑的訂婚席看來、確實不容小覷;(當時)對於這個將來可能是半子的兄長、定是精心用心料理佳餚。席間、有道香菇料理撲鼻香,惟兄長本身些許挑食以外、對香菇尤其沒好感,無論乾濕;在自家裡大可任性地視而不見或巧妙閃避之──他配戴的爪子之格擋率一定不錯──可是在親家、特別是面對凝聚丈人與丈母的愛之香菇料理該如何是好?鬼靈精如兄長、心想一鼓作氣地解決之,也算捧場又減去夜(餐)長夢(香菇)多,大口扒飯混著它吃下肚、好壓抑其香味。作為他的弟弟如我、大概就是知情但同情地冷笑個兩聲,但看在用心料理者-兩位親家眼裡、真以為他特好香菇,滿足之餘、趕緊追加其他香菇料理。
我忘了故事後續兄長如何下臺、總之他坦白其實不好,此事在家裡傳笑一陣。切記、勿強現好惡致使悖離初衷。 Read More!
心的方向三
指出(他人)不是處、總輕鬆得多,道路駕駛者多少也在心底嘀咕過;然而要說他人的好、似乎不那麼常見:這個好,又不是指涉心臟大不大顆、配備零件是否內行。對此、我這第七名自然沒有什麼道德相對高點之顧慮。
對比方向燈(煞車燈)的被動性──意義明顯得幾乎排除其它可能性,除非硬是把它打成摩斯電碼──只能盡可能地表露自身狀況,喇叭似乎是僅有的主動表達途徑(在它被柯博文複製以前)。只是在臺灣社會、普遍印象傾向負面居多,「按喇叭」是個沒品(品格、品味)的行為──當然,就某些極端的情形、譬如說「叭、叭叭、叭、叭」,目前我尚無力辯白──符徵總是單純,端看我們賦予什麼、怎麼詮釋,喇叭不至於負載原罪被設計/製造出來;因此警告也行、感謝也可,喇叭是我們倚靠的表達方式(手勢亦可、但是我沒開車,而我也不能放手騎車)、以傳達意念,這也更貼近實際的道路駕駛心境。只是「喇叭的隱喻」、我們多流於危急時刻想起它,或平時以它作動心忍性之指標磨練著;在光譜上、有比警告輕微些的提醒功能,甚至針對禮讓而作出感謝之意。一方面缺乏主動運用習慣以外,此時似乎也缺乏統一的操作方式、以至於偶爾聽聞誤會發生;「演奏」得當大不易。
雨天、白色車子易髒。 Read More!
心的方向二
在這個下雨的季節、難得搭配霧氣,模糊灰雨的憂愁,務必注意前方路況。
儘管〈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沒有明確規定(第九十九條部份)、現行道路亦不那麼常見多線道,相較於汽車、一般不特別要求機車需分內外側行駛:因為機車全被歸類為慢車,便沒有再區分慢車或慢慢車之必要。不過參照其行駛位置與速度,仍能讓我掌握需保持「多麼安全」之距離。慢車與右轉車自然靠最外側行駛是最理想不過,但每天依舊可以看到慢車堵在路中間、或是從路口內車道欲右轉車輛(地上已經有雙白線);倘若較快的機車見機行駛最外側、那自然不是明智之舉,內有前方車輛右轉、外有車輛匯入之視線亦容易受遮掩。對此、有時是個瞭解機車騎士是否認識自身之觀察點。
周華健在我一歲的時候、發行《心的方向》,亦是一時激勵人心之力作;這季節或許更適合新寶島的〈車輪埔〉,「南風吹來的車輪埔/過去少年我都不寂寞/還有桐仔花和蝶仔在風中漫步」。只是我也不知它在哪就是。 Read More!
心的方向一
「我不需要方向燈&這就是D300的實力」
在這個下雨的季節,騎車務必留意畫線與鐵蓋處。
雖然常常笑稱(並保持警戒)馬路有三寶;這麼說總顯得刻板印象味十足、定惹來許多爭議與不平,甚至偶有歧視之意味。作為研究生、特別是出身社會科學院,更是時時告戒自己舉凡宣稱皆立基於紮實的觀察。無論是加強印象也好、破除定見更好,我一直盤算(但缺乏具體步驟)著發展駕駛習慣調查之指標。相對於駕照考(筆)試有標準答案、而我們也多調侃它僅供參考用,在拍照開單以前、道路駕駛狀況仍相當寬泛或極端,以致於不免還會暗啐幾聲「這個人是怎麼開/騎車的?」或是「他駕駛是怎麼拿到的?」當然它也毋須複雜或刁難,畢竟路況總是具體──而非你將撞上一個人或十個人,你該如何抉擇──譬如像似「轉彎前多久打方向燈」、「是否使用後視鏡」、「無號誌路口迴轉時、先切內側或外側」……等,幾乎是你我在路上總是碰到的場景。牽涉到道德與法規層面(還有些尊嚴),用路人願意「據實」以報之程度將是個難突破問題。
我沒有開車,機車駕駛能力也才(大學)班排第七、八──不要問這個排名怎麼來的──對於路況掌握自然不若前段班的同學們;但有幾點心得也是願意分享,不過就是機車的視野。若要我第一眼判定某人的騎車習慣好壞,我想了想、應該會推崇「方向燈使用得當」的人-得當當然還是個模糊的說法。老梗總是說交通是都市的血脈、運輸了養份與廢物,它也是社會行動/互動的一種形式,尤其都市化越高者、越仰賴制度化號誌以維持通暢。除了號誌指示,單位們亦需要彼此溝通以通往各自目的,但這個單位無法透過言語或音響溝通,僅有煞車燈、方向燈(偶爾還有閃燈)與喇叭能夠操作。方向燈之必要在於告知(前)後方車流你將要「移動一下(不管轉幅多大)」、請別順順地貼上來,因此過短(或沒有)的號誌總是引發大小不一車禍;過長也非純然益事,它反而讓後方不知道你何時要轉動(所以打方向燈慢慢找車位的人就是討厭在這個地方)。重度癮者(機車)甚至在無畫線車道欲變換車流都會習慣性的打方向燈(雖然有點超越法規,似乎來得安全一些)。簡要上述、即駕駛者懂得表達其行車意念;溝通很重要。
在這個下雨的季節、白黃紅陸續開放,但願雨落留情;只是哪個蠢蛋決定採用「鳳凰花開」標題搭配相思樹姿(又不是本校寒酸無配種植),「來亂的」意味十足。不過能夠貫徹始終地名實不符也算是種風格!恭喜~
Read More!
雖然常常笑稱(並保持警戒)馬路有三寶;這麼說總顯得刻板印象味十足、定惹來許多爭議與不平,甚至偶有歧視之意味。作為研究生、特別是出身社會科學院,更是時時告戒自己舉凡宣稱皆立基於紮實的觀察。無論是加強印象也好、破除定見更好,我一直盤算(但缺乏具體步驟)著發展駕駛習慣調查之指標。相對於駕照考(筆)試有標準答案、而我們也多調侃它僅供參考用,在拍照開單以前、道路駕駛狀況仍相當寬泛或極端,以致於不免還會暗啐幾聲「這個人是怎麼開/騎車的?」或是「他駕駛是怎麼拿到的?」當然它也毋須複雜或刁難,畢竟路況總是具體──而非你將撞上一個人或十個人,你該如何抉擇──譬如像似「轉彎前多久打方向燈」、「是否使用後視鏡」、「無號誌路口迴轉時、先切內側或外側」……等,幾乎是你我在路上總是碰到的場景。牽涉到道德與法規層面(還有些尊嚴),用路人願意「據實」以報之程度將是個難突破問題。
我沒有開車,機車駕駛能力也才(大學)班排第七、八──不要問這個排名怎麼來的──對於路況掌握自然不若前段班的同學們;但有幾點心得也是願意分享,不過就是機車的視野。若要我第一眼判定某人的騎車習慣好壞,我想了想、應該會推崇「方向燈使用得當」的人-得當當然還是個模糊的說法。老梗總是說交通是都市的血脈、運輸了養份與廢物,它也是社會行動/互動的一種形式,尤其都市化越高者、越仰賴制度化號誌以維持通暢。除了號誌指示,單位們亦需要彼此溝通以通往各自目的,但這個單位無法透過言語或音響溝通,僅有煞車燈、方向燈(偶爾還有閃燈)與喇叭能夠操作。方向燈之必要在於告知(前)後方車流你將要「移動一下(不管轉幅多大)」、請別順順地貼上來,因此過短(或沒有)的號誌總是引發大小不一車禍;過長也非純然益事,它反而讓後方不知道你何時要轉動(所以打方向燈慢慢找車位的人就是討厭在這個地方)。重度癮者(機車)甚至在無畫線車道欲變換車流都會習慣性的打方向燈(雖然有點超越法規,似乎來得安全一些)。簡要上述、即駕駛者懂得表達其行車意念;溝通很重要。
在這個下雨的季節、白黃紅陸續開放,但願雨落留情;只是哪個蠢蛋決定採用「鳳凰花開」標題搭配相思樹姿(又不是本校寒酸無配種植),「來亂的」意味十足。不過能夠貫徹始終地名實不符也算是種風格!恭喜~
難以寄望的數列
最近在打屁間想起年輕時的一段狂論,展現我對於人文與社會科學之興趣以外、也直接證明彼時我的腦袋已經破洞。
應該是國一、二時候,已經告別「純粹」理論派、亦累積一些蹲點的田野筆記作對照,由此想來、講話顯得實在一些。當時陷在某個無解的循環裡,赫然──也不知哪來的天才──歸納出「復合後交往壽命為前次交往時間之1/2」、不妨稱呼它為「復合模型」,即復合期將呈顯等比數列(0≦q<1)進展,當達到界限值將再度面臨分手爭議/抉擇;舉例來說,某情侶交往一年後分手、假設他們有意願復合,則他們這段復合期推估為六個月,將再度大爭執一番。
怎麼可能!(翻桌)當時我沒有足夠且嚴謹的樣本蒐集、也沒有紮實的計量訓練,那個「1/2」怎麼來至今仍無解;當時便天外飛來一筆地覺得「就是這樣沒錯!」可能僅僅是如此較好計算、或是我的數學能力僅發展至此為止。況且我也無法解釋縮短的原因為何,而比較像似個相關係數。現在再回頭看,除了感到爆笑──哪來的樣本、自信與係數──再詮釋時、也瞭解當時對於感情修補保持負面,否則係數應大於1才是。
總之、以上是未經驗證且無法負責的個人感想,切忌採用。
另外備註一下、當時還願意聽我鬼扯的飯粒生日快樂耶~
Read More!
應該是國一、二時候,已經告別「純粹」理論派、亦累積一些蹲點的田野筆記作對照,由此想來、講話顯得實在一些。當時陷在某個無解的循環裡,赫然──也不知哪來的天才──歸納出「復合後交往壽命為前次交往時間之1/2」、不妨稱呼它為「復合模型」,即復合期將呈顯等比數列(0≦q<1)進展,當達到界限值將再度面臨分手爭議/抉擇;舉例來說,某情侶交往一年後分手、假設他們有意願復合,則他們這段復合期推估為六個月,將再度大爭執一番。
怎麼可能!(翻桌)當時我沒有足夠且嚴謹的樣本蒐集、也沒有紮實的計量訓練,那個「1/2」怎麼來至今仍無解;當時便天外飛來一筆地覺得「就是這樣沒錯!」可能僅僅是如此較好計算、或是我的數學能力僅發展至此為止。況且我也無法解釋縮短的原因為何,而比較像似個相關係數。現在再回頭看,除了感到爆笑──哪來的樣本、自信與係數──再詮釋時、也瞭解當時對於感情修補保持負面,否則係數應大於1才是。
總之、以上是未經驗證且無法負責的個人感想,切忌採用。
另外備註一下、當時還願意聽我鬼扯的飯粒生日快樂耶~
誰的末日?
女朋友的末日已經到來。
地表上最強第三者──不虧是掌管恐懼之王──準時於五月十五日報到,對此、男生們徹夜翻越一家又一家還一家地尋覓其限量芳蹤,悉心探聽通路超商何時進貨/何處有餘額、甚至追隨物流車。並篤定耗上幾天身心靈、要與新歡親密接觸,假也請了、課也翹了,各式食糧物資與提神飲料皆備妥,好好享受蜜月行程。儘管上路後、浮現各式error,仍不厭其煩地耐心等待伺服器重新開放,全心包容它潛藏的下個錯誤,並積極研擬對策、四處打聽權宜之計。
男朋友多久沒有如此對待妳? Read More!
母親結
(從新竹)回臺中的路上、走道堆滿人的末班155次自強號,讓人誤以為臺鐵是個賺錢的國營事業以外、也反映「母親節」可能算個重要節日;(PP豬)夜裡奮力奔馳、直到三義才被黃燈一路擋到后里,真有種歸心似箭的急迫感(起碼對司機一定是)。反倒是開往山上的市區公車難得人少停站少,坐起來頗愉悅(但避震不舒適)。
在各式媒體疲勞轟炸之下,藉由非例行化邏輯固然能迫使大家反思「母親」之於個人的意義,大夥不免思索著如何表達愛意與謝意。有時我會調皮地這麼想:它或許更適合當個反指標,展現平時所累積之虧欠,一如其他紀念性質節日。
但我確定明年的母親節禮物一定不會是那個...
Read More!
在各式媒體疲勞轟炸之下,藉由非例行化邏輯固然能迫使大家反思「母親」之於個人的意義,大夥不免思索著如何表達愛意與謝意。有時我會調皮地這麼想:它或許更適合當個反指標,展現平時所累積之虧欠,一如其他紀念性質節日。
但我確定明年的母親節禮物一定不會是那個...
比較級
我一直以為自身髮型(大學以後)不算難處理,不就是修短打薄即可、不燙不染不流行,也從未拿起雜誌、想要參考髮型樣式以至於我會變成花美男。面對眼前這個嚷著不抓頭髮、又需要能撐過兩個月的髮型要求,設計師雖有訝異(你幹嘛不去家庭理髮就好)、仍能夠流暢地完成剪髮流程,結果也多能接受。我想這僅是基本功──尤其在那個有髮禁的年代、還能有哪些花樣?光是個貝克漢/碧咸頭就騙吃了好陣子──設計師的組內差異又能多大?然而奇怪的是、面對母親大人質疑「為什麼要跑回新竹剪頭髮」,我也只能支吾其詞、說說不甚喜好臺中風格。當然兩地的樣本數不足、在實行困難的抽樣次數下,難有確切比較以外;當然老校長說頭皮下的部份比較重要。
老校長是說「比較重要」、而非「不重要」,對此、無論是獅子鬃毛或龍之鬚皆反映該議題亙久恆長,並且回應「失去才知擁有的可貴」此一敘述結構。以上固然是生死別離之極端狀況,只是恣意的它總叫人無法放任不管;特別是權威生活中,如何在一致性之中謀求獨特性、長期是他們的重要課題。燕尾披頭能否有效回應上述議題,可是我卻更在意那「普通再普通的」髮型是否同剪髮前有所差異:清爽俐落當然好,被人嫌棄剪髮錢花到哪實在是件傷心事。
歡慶母親節之餘,兩個月有餘的髮量不敵夏日造訪、也避免母親覺得這兒子怎如此邋遢。未料不指名一途難得遇上新手設計師,每一步驟都謹慎得不行:細細地夾起一撮又一撮,反覆地梳起來又一(微)修再(微)修,一時間讓我誤以為這髮型多麼費功;「不就是大刀修短再打薄即可?」雖說我沒計算歷來剪髮耗時,這次應能輕鬆地名列前茅;而過程亦無流露新手(似乎該有的)不穩定感,更讓我不好意思跟她反應:可以再短一點。
鬢角與髮根是修了上去,勉強能告慰自己算是交差了事。不過面對大爺如此唱道:「電厚伊水水/電厚伊QQ/電厚伊真古錐」(陳昇/〈來去廈門電頭毛〉),直教人忽略我也有剪頭髮啊~
Read More!
老校長是說「比較重要」、而非「不重要」,對此、無論是獅子鬃毛或龍之鬚皆反映該議題亙久恆長,並且回應「失去才知擁有的可貴」此一敘述結構。以上固然是生死別離之極端狀況,只是恣意的它總叫人無法放任不管;特別是權威生活中,如何在一致性之中謀求獨特性、長期是他們的重要課題。燕尾披頭能否有效回應上述議題,可是我卻更在意那「普通再普通的」髮型是否同剪髮前有所差異:清爽俐落當然好,被人嫌棄剪髮錢花到哪實在是件傷心事。
歡慶母親節之餘,兩個月有餘的髮量不敵夏日造訪、也避免母親覺得這兒子怎如此邋遢。未料不指名一途難得遇上新手設計師,每一步驟都謹慎得不行:細細地夾起一撮又一撮,反覆地梳起來又一(微)修再(微)修,一時間讓我誤以為這髮型多麼費功;「不就是大刀修短再打薄即可?」雖說我沒計算歷來剪髮耗時,這次應能輕鬆地名列前茅;而過程亦無流露新手(似乎該有的)不穩定感,更讓我不好意思跟她反應:可以再短一點。
鬢角與髮根是修了上去,勉強能告慰自己算是交差了事。不過面對大爺如此唱道:「電厚伊水水/電厚伊QQ/電厚伊真古錐」(陳昇/〈來去廈門電頭毛〉),直教人忽略我也有剪頭髮啊~
伙/食
昨天終於吃到等了又等的麵店開門營業;倒不是特別好吃、非吃不可,卻不失為日常例行用餐之好去處。
稱不上集中火力,對於菜單感興趣項目皆已挑戰,有驚喜也有地雷,亦調整出最適點餐配法──所有例行用餐處皆然──在此並非貼心分享美食攻略,而是昨天冒出新感受;絕對不是等待定會換來美味。初用餐之際、即注意到店旁繫著一隻黃金獵犬(成犬),總鬱鬱寡歡地趴著,後續才知道為該店所有;關於寵物與人的食物界線雖無法同一而論,只要不是厭惡動物者、多能接受牠們在店內穿梭。更甚者、牠們不失為攬客明星,讓店內充斥另一份情趣──相對於一般主顧人情──這隻黃金獵犬亦然:因應夏季剃毛、脫光全身以外,頸部留了一圈(短版)獅子鬃毛、又尾巴還有蜂蜜匙,模樣非常討喜、教養也訓練有素。一出場、即獲得全場關注──牠正準備被綁起來、有點耍賴地在店內溜搭──不時還伸個懶腰,前肢併攏且屈頭(抖了兩下)、又像似逢人示好,好不可愛。
儘管牠不若貓那般常態招攬客人,我想牠定能勝任;可惜這還不是主旨。話說牠四處伸完懶腰後,眼神與我交會的那一刻,我知道牠會走過來、牠也就走了過來。畢竟是個用餐時刻、牠也飽受香味誘惑,誠懇且純真地看著大爺──因為她吃飯、盤上還有雞肉塊,而我吃麵、碗裝──又看了看桌上的盤子。如果說貓咪的瞳孔放大已構成「致命一擊」,那黃金獵犬的深色眼球再搭配傻氣笑容應達到「你已經死了」等級。不過總有人照養、不好亂餵而罷手;然而看著牠癡情地望向盤中飧的眼神,真叫人以為天上珍饈不過如此。
Read More!
稱不上集中火力,對於菜單感興趣項目皆已挑戰,有驚喜也有地雷,亦調整出最適點餐配法──所有例行用餐處皆然──在此並非貼心分享美食攻略,而是昨天冒出新感受;絕對不是等待定會換來美味。初用餐之際、即注意到店旁繫著一隻黃金獵犬(成犬),總鬱鬱寡歡地趴著,後續才知道為該店所有;關於寵物與人的食物界線雖無法同一而論,只要不是厭惡動物者、多能接受牠們在店內穿梭。更甚者、牠們不失為攬客明星,讓店內充斥另一份情趣──相對於一般主顧人情──這隻黃金獵犬亦然:因應夏季剃毛、脫光全身以外,頸部留了一圈(短版)獅子鬃毛、又尾巴還有蜂蜜匙,模樣非常討喜、教養也訓練有素。一出場、即獲得全場關注──牠正準備被綁起來、有點耍賴地在店內溜搭──不時還伸個懶腰,前肢併攏且屈頭(抖了兩下)、又像似逢人示好,好不可愛。
儘管牠不若貓那般常態招攬客人,我想牠定能勝任;可惜這還不是主旨。話說牠四處伸完懶腰後,眼神與我交會的那一刻,我知道牠會走過來、牠也就走了過來。畢竟是個用餐時刻、牠也飽受香味誘惑,誠懇且純真地看著大爺──因為她吃飯、盤上還有雞肉塊,而我吃麵、碗裝──又看了看桌上的盤子。如果說貓咪的瞳孔放大已構成「致命一擊」,那黃金獵犬的深色眼球再搭配傻氣笑容應達到「你已經死了」等級。不過總有人照養、不好亂餵而罷手;然而看著牠癡情地望向盤中飧的眼神,真叫人以為天上珍饈不過如此。
選
昨天例行地想找些什麼來聽,才體會「節目結束」了;就好比以前週三下午的魔動王、魔神英雄傳或閃電霹靂車,對於(下週)沒有新內容而感到失落。所幸現今找尋節目片段非難事,否則當初對於光之魔動王生作哪款實是幼時遺憾。
倒不是為了高小姐開脫,韓綜確實有好些令人眼睛一亮處。前陣子計有兩個(表演)選秀節目同時放送,但進行方式與結果呈顯相差頗鉅──其一較接近先前臺灣風行一時之演唱選秀、強調以「歌聲」一決勝負,這似乎是個全球性大型企劃、在許多國家皆有「地方化」版本──在(臺灣)選秀節目呈顯疲態之際,某電視臺仍決定購買(另一選秀)版權播放,促使我再思索其魅力所在。相較於前者,「kpop star」著眼整體舞台魅力、以配合其節目宣稱-「獲勝即出道」之嚴峻的韓樂市場考驗;為了讓它成為可能,支持節目運作則有三間大型音樂經紀公司作靠山。扣除最終獲勝者之經紀約、過程尚需提供高階管理人兼當家作評審,不時穿插該公司旗下當紅歌手露面或表演、以拓增收視族群。以前曾提及(對照臺灣偏向炒短線)能夠掌握選手之培訓與進步所在,某種程度上、亦作為三家經紀公司之顏面爭,較勁哪家的培訓方式能促使選手脫穎而出、同樣構成比賽的緊張元素。(臺灣通常一季僅有一家唱片公司提供合約)
Read More!
倒不是為了高小姐開脫,韓綜確實有好些令人眼睛一亮處。前陣子計有兩個(表演)選秀節目同時放送,但進行方式與結果呈顯相差頗鉅──其一較接近先前臺灣風行一時之演唱選秀、強調以「歌聲」一決勝負,這似乎是個全球性大型企劃、在許多國家皆有「地方化」版本──在(臺灣)選秀節目呈顯疲態之際,某電視臺仍決定購買(另一選秀)版權播放,促使我再思索其魅力所在。相較於前者,「kpop star」著眼整體舞台魅力、以配合其節目宣稱-「獲勝即出道」之嚴峻的韓樂市場考驗;為了讓它成為可能,支持節目運作則有三間大型音樂經紀公司作靠山。扣除最終獲勝者之經紀約、過程尚需提供高階管理人兼當家作評審,不時穿插該公司旗下當紅歌手露面或表演、以拓增收視族群。以前曾提及(對照臺灣偏向炒短線)能夠掌握選手之培訓與進步所在,某種程度上、亦作為三家經紀公司之顏面爭,較勁哪家的培訓方式能促使選手脫穎而出、同樣構成比賽的緊張元素。(臺灣通常一季僅有一家唱片公司提供合約)
互利共生
搬進小天地套房後,因地處平面一樓,除了能就近觀察黑白狗一家以外、室內偶有小蟲誤入,包括前次那隻螢火蟲。畢竟窗外的草地誘因(目前仍)大過於這些嬌客之侵擾,大抵簡要地請牠們離開。不過像似「蟮蟲仔」──嗯…很長一段時間、我對YG的印象停留在PSY跟1TYM,進而對BIGBANG感到納悶──身腳敏捷、似乎不是說請就能請得動,任由牠大半夜晚響起清澈的「嘖~嘖~嘖~嘖~」我也拿牠(因為我只認得那隻較肥大者)沒輒。
最近認識一位新朋友、牠叫作「蟧蜈」,我知道牠一向害羞、所以第一次接觸牠已一大叢;就算牠長大、外形兇惡,仍難掩內向本質。前幾天正準備丟垃圾、發現牠就佇立在垃圾桶附近,四目相接正思索下一步如何、踏穩腳步要起身,牠便慌張地躲回垃圾桶旁的狹縫;有多麼慌張?聽聞牠撞上東西傳來「碰」一聲便可略知一二。後來還有看到牠一、兩次,也是目光對上便躲了起來,連靦腆都稱不上。雖然我不知道是否上演「蟧蜈大戰蟮蟲仔」,總是希望牠們多少幫我處決部分侵擾者、以及接受韓樂節奏。
這算動物文學嗎?(需要附圖嗎?)
Read More!
最近認識一位新朋友、牠叫作「蟧蜈」,我知道牠一向害羞、所以第一次接觸牠已一大叢;就算牠長大、外形兇惡,仍難掩內向本質。前幾天正準備丟垃圾、發現牠就佇立在垃圾桶附近,四目相接正思索下一步如何、踏穩腳步要起身,牠便慌張地躲回垃圾桶旁的狹縫;有多麼慌張?聽聞牠撞上東西傳來「碰」一聲便可略知一二。後來還有看到牠一、兩次,也是目光對上便躲了起來,連靦腆都稱不上。雖然我不知道是否上演「蟧蜈大戰蟮蟲仔」,總是希望牠們多少幫我處決部分侵擾者、以及接受韓樂節奏。
這算動物文學嗎?(需要附圖嗎?)
愛情帶來的改變
事情要從兩面說起。
除了小腹隆隆鼓起,我們似乎缺乏其他顯眼/易觀察之「孕味」指標,或許還包括從頭到尾無處不補;所以不適合再稱呼她們胖子(無論過去是、未來可能式)。對此、同肥貓聊起這回事,他依據我們共同觀察的樣本歸納得出,可能(她們)現在營養完整、睡眠充足,又戒煙酒與壓力,怪不得一身好氣色、進而散發「我準備好了」之信息。或是把話反過來說、害喜症狀使得高油糖辣食物頓時魅力退散,原有的嘴饞無所寄託;又認份(進行輕緩)運動以減緩症狀。無怪乎。
Read More!
除了小腹隆隆鼓起,我們似乎缺乏其他顯眼/易觀察之「孕味」指標,或許還包括從頭到尾無處不補;所以不適合再稱呼她們胖子(無論過去是、未來可能式)。對此、同肥貓聊起這回事,他依據我們共同觀察的樣本歸納得出,可能(她們)現在營養完整、睡眠充足,又戒煙酒與壓力,怪不得一身好氣色、進而散發「我準備好了」之信息。或是把話反過來說、害喜症狀使得高油糖辣食物頓時魅力退散,原有的嘴饞無所寄託;又認份(進行輕緩)運動以減緩症狀。無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