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人們相信國家以保護人民為職責,曾幾何時、國家費心保護的對象竟成企業體,即便它大聲佯稱是為全民謀取生機。人們確實生活在前所未有如此優渥的物質生活之中,然而這群人並非含括全球六十億中大部份的人口,而是極少數發展中國家的中上層社會方做出如此宣告。這隻看不見的手誤將全球、社會推往一種更極端的狀況,造就越來越難以補救的不平等。
上述的情形反應在人們認同的表現。共產主義的解體,讓失去死對頭的資本主義間接證明自身的正確性。與資本主義最契合、同時也是亟被已開發國家推舉的政治體系為民主制,隨著原先的外援進入許多國家。在民主社會中,人民對國家的熱情得以參與政治活動作為依據。在台灣近年來的幾場選舉,可以觀察到投票率的下滑,尤其跟首次民選總統那幾年比起來,人民參與度降低。甚至有候選人關心的是投票率的問題,中間選民不再是猶豫不決的狀況、而是根本就沒有意見可以表達。民主社會應是人民可透過選舉表達對國家的想像與期待,假如人們不以此作為表達方式的話,那麼還能有什麼方式?作者認為現在已經是「企業悄然奪權」的世界:當人們擔心英文是否會取代母語及其文化時,少有人會聯想到對可口可樂、耐吉等品牌的認同,對後二者的認同表現更為理所當然、自然不過的情緒。企業儼然凌駕於政府之上,政府還得百依百順地拼命吶喊:拼經濟。這是一個以企業為首、國家淪為附庸、而國民成為消費者的制度,政治人物對當下的困境總是以自由放任經濟學為基底的原則、換湯不換藥的子款行銷模式的政策來安撫、表演給社會大眾。而人民也在媒體不斷轟炸之下、疲於應付資本主義的催眠,最終妥協於對未來社會的美好光景。
透過工作/非工作的異化過程,資本社會成功地壓抑這個社會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壓抑人們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整個社會成為H.Marcuse筆下的單向度社會,使生活於其中的人成為一味接受、單向度的人。這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促成其極權權力的合法性,是藉由科技技術的進步,使社會足以在豐衣足食與舒適的生活水平之上。讓人們滿足於充足的物質現況與資本社會編織出美麗的未來憧憬,而甘願放棄自由的追求,或是根本就不自覺自身已經喪失自由(並且享受前所未有的「消費選擇權」),同時也對自己將付出的代價渾然不覺。就如同A.Huxley筆下的《美麗新世界》:人類不必奮鬥、渴望、感受痛苦、做艱難的抉擇…。那麼這還可以稱為民主社會嗎?抑或徒留形式的空殼?
全球化的力量不斷在擴張:經濟層面是顯著的情形外,醫療、娛樂、飲食等生活個個層面狀況亦同。同時它自身不停地持續併吞其他橫斷、縱貫的集團、聯盟,它不但是個巨大化的過程,同時也對人們的生活進行更細膩、無所不包的統治。甚至國家無力去通過反托拉斯(trust)法案、去阻止企業過份增生。因為政府深怕失去企業與全球化體系的支撐後,國家自身將會無法負擔當下的「榮景」。諷刺的是、當初即是國家歡欣地將權力託付企業,並把某些限制視為妨害經濟發展的罪惡行為,如今卻受制於此。
0 commenti:
Posta un com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