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這天一直以來是回娘家的日子。外公在多年前離開後,這依舊是母親那邊親戚聚會的好日子。小時候因為父親是職業軍人,常四處調派、駐守,一個禮拜頂多見到一次面。所以我跟豐原、田中、淡水(馬祖我去不得)等地建立一種奇怪地熟識,除了在新埔犁頭山很近以外,可以每天回家。小時候就住在外公家,也可以說:或許是住在新竹,所以跟母系的親戚比較親。兒時住的地方是保麗龍工廠,新竹一帶的蛋糕盒與許多重機的保護層都是這邊生產。有時去送蛋糕盒店家還會拿蛋糕或麵包給我吃,那是小時候的事。在更早之前,母親是在工廠中帶我長大、從嬰兒車開始。雖然我到現在還是分不出來PV跟PVC有什麼差別。如果要硬寫這段歷史大概會寫不完或斷簡殘編之態,稍稍為自己記錄某些片段還可以。每個地方都有其記憶:譬如說外曾祖母的房間,晚年身體不便時還為她裝上扶欄。不過她在我還不甚懂事時就離去,雖有印象但極不完整,不過家中仍有許多關於她的步跡。外公的房間更有趣,像極工地鷹架那般有立體感,或許更適合小孩住,因為可以爬上爬下。母親說更之前那是她與阿姨們的房間。外公在竹北相當有名望,或許說魏家在竹北是望族,但後來流動人口多了就沒這種感覺。還記得六家國小的老老師們會跟他喝到爛醉,然後說我是那酒鬼的外孫。外公很豪邁、不拘小節,母親說他喝掉好幾棟透天。總之那有許多鄉村地方會有的互動模式,更多有趣的回憶不在這條脈絡中,不然我會打不完。廚房是傳統的灶爐,吃飯洗澡前要燒材,那東西很吸引我,惟有印象以來就沒有讓它發揮功能。還有那小小的水槽,小時與表兄姐輪班清理,小表哥總是很會尿遁。如今站在一旁早已與身高不搭,得彎下腰去洗。我果然長高了。浴室的磁磚從小就盯個不停,但現在看依舊很有趣,難得這是我藝術創作的啟發?還有我睡覺的總舖,以前跟母親與阿姨們擠在這,六七個睡在一起的經驗亦不復。什麼位置放置什麼東西、什麼東西放置什麼位置。後面原初還有小水溝,不過那是我小時還沒開路的階段,那有一大片稻田。現在已經不同啦,這附近已轉變為高級住宅區,每一戶光造價似乎都上千萬,因為這裡在縣治區前。庭院有小水池,自己總愛丟土司下去餵鯉魚。還有當楊桃熟了的時候可以摘下來,這裡是超小型生態圈。樹林中有我們的秘密機地,跟哥哥姐姐們做泥球互砸或玩捉迷藏。一旁的模具還藏了更多驚奇,還記得自己把一條蛇(應該是臭青母)放進屋內,被罵了好陣子,最後還由我拿去燒。在這庭院中有太多玩樂的記憶,無法逐一條列。廠區內有幫忙工作的記憶,每個樓層有不同工作。
觸動的點在於改變,但並非責備之。改變這回事沒有好壞,只是當回到記憶的場景、或許是不由自主,就會開始思索產生了多少故事、它哪變了。它是媒介也是事實。一如藏寶盒,你可以一一細數與它們的故事,哪怕只是地上突起的水泥。也因此,當我爬上頂樓、眺望周圍時,高樓漸起、這些塞不下藏寶盒的東西將有消失的一天,我只能換個方式保存之。這樣會有歷史鄉愁的味道嗎?應該不至於吧,樂於去作一個「有故事的人」。至於為什麼自己這麼執著回憶,尚需一段時日整理(因為這東西還牽涉到傳統等歷史態度)。
0 commenti:
Posta un com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