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晨相較於以往都熱鬧得多,種種聲響都似吐露迎接日出的喜悅、及將奔竄的脈動。進入市區的車輛多了一些,補給站也在路邊整理物質、待道路封閉後進場佈置;多騎一段路、等待紅綠燈間能發現,大家有志一同、目的地亦然,其信物是運動鞋/跑鞋(M家居多)。
會場似乎熱鬧了一陣子,各家路跑社團四處據地壯大聲勢、似有互別苗頭,其無敵武器莫過於精實再精實的成員著社團衣物假熱身之名到處閒晃;他們不是壯,而是操練到削下各式脂肪、以致於肌肉線條顯著。我必須說,這場合對於某種體型的人來說、其實不友善。
02.
這條路往返這麼多年,難得換種方式親身經歷、心情自然雀躍;只是想到它是否在替政令背書、而我是共犯,又不免情緒複雜:愛它?害它?
03.
許久沒有正式比賽,這麼說或許不精確,這場比賽實是我的生涯初次半程馬拉松;很奇怪,就一個中長距離練習者遲了許久才踏入馬拉松領域,事前也是掙扎。除了能否(漂亮地)完賽,其實我沒特別熱衷耗費好幾個小時在此(跑步),因此平時多在一個小時內完成運動。或者說、自卸下校隊身份,對於競技的欲念越來越淡。
比賽就是群體的事,總會有快慢前後,一進入這個場域、便不適合鄉愿地強調跑步多愉快:看那前幾名的人啊,每位還不是猙獰面孔。即便不與他人比較,自己總會想說:「這次成績多少?進步/退步多少?下次要如何改進?」尤其這個場域的成本不低,需要花時間練習、需要花時間完賽,似乎沒理由不問成效;馬拉松本身蘊藏某種「逼死人」本質。這樣還不具體嗎?行內的人們習以標準化訓練,每公里所需時間(並且定速)、理想的心率,無疑是數字牢籠的一種展現。
04.
如果你對路跑存有什麼畫面,我必須要備註:那只有甫起跑、前後快慢還擠成一團,彼時大家保有體力全員動起來。時間軸再往後拉一些,便會發現跑者集團化、同(當下)自己實力相近者默會間靜靜凝聚,或你帶我我帶你,集團間隙受紅綠燈號誌加權後距增;當然也是有例外,譬如第一名何盡平先生就海放所有對手(一路由哈雷警車開道)、包括他弟弟在內,中棲路前已見他折返。於是沿途惶惶:「我的成績該不會足以讓他跑兩趟吧?」
05.
起初是希望拋棄時限壓力、所以沒戴手表計時,折返點某位志工的走針時間標示「07:20」,自問「沒這麼肉腳吧?」十公里耗費近一個小時半,平時就算含升降坡也能在一小時內完全11公里。不解之餘、促使我後半段收起輕鬆愉悅。
0 commenti:
Posta un com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