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里


  那是個純真年代:真蠢的年紀配上醇真時代。
  我想當時師道尚存在著、校園內部也屬平靜穩定的氣氛,或許極端點的標籤叫作「保守」;往後幾年、校園事件逐步登上社會版面,學生間、師生間種種軼事意外數量劇增,學校好不真實地作為「社會的縮圖」。學生於短短幾年內、透過熟悉各式新型科技產品與網絡,並盤踞(學校邏輯下)權力不對等的弱勢一方,趁勢奪得(數位時代的)有效論述策略高點,翻轉校園內部權力僵局。該說以前民風淳樸,學生(又太呆太蠢)才無心思憂慮這些「規訓」可能性,頂多、教育主管們正「搞不清楚狀況地」自以為嚴肅面對「阿魯巴」一事,可惜學生從未放在心上:彼時尚未產生「霸凌」的觀念。
  當然我不會鄉愿地說:那是個沒有言語上、肢體上暴力的年代。無論老師、學生之間多有程度不一之此類社會行為;一則是壓抑,另外則是(基於維持權力關係/群體)打鬧的成份居多,當然還有很大一部份出於(無解的)白目死小孩狀態。扣除衝突,惹麻煩的成本並非疏於計算,最多就是流於口頭上討便宜;另一部份、保守安全的做法就是朝熟人下手,間接也作為默契與情誼之表現。
  以前嘔喇叭有個「意義不明的」捉弄小把戲(反正男校總是如此):我們會用自己的臀部去撞他人的頭;這並不會很難,因為教室內總有人坐著,祇要輕輕地扶住/固定住受害者頭部、再稍稍扭轉動自己的腰帶動臀部,非常容易上手。但我並不明瞭此動作求的是某種「骯髒」想像以逗弄他人,亦或是「身體就臀部的肉最多、所造成傷害最低」此貼心顧慮,又可能細究這個動作即是不明智。其中尤其擅長者、如鴻鑫(4)與昆滋(6)最為出色,前者以技巧取勝──我一直有個印象、這位老兄連佇立者亦能攻擊,可見其彈性與滯空能力突出──後者搭配其壯碩優勢以增強攻擊力。有次英文課講到「bully(n.)/惡霸」、彼時班上一陣吵鬧紛爭「誰是惡霸?」昆滋不幸(基於外形/但本人實則俠氣與觀察力敏銳)榮膺此頭銜,索性前述小把戲(惡行)亦(從屬地)獲得命名、取第一音節作及物動詞用(即「bu(vt.)」)。這即是該詞彙給我的第一印象與回憶。
  例句:「不要bu我~」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