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竹葉脈上
兩個禮拜前、臨時的新竹行程實有另一章──完全可想而知、題目一壓就是兩週──當天得先趕至交大博愛校區會合,惟我完全不敢恭維下班時段的新竹市交通,突然心血來潮地走向過往的放學之路。
就在該趟最後乘坐1026次自強號前幾天,收到高中校友會來函、說明明年為九十週年校慶與辛志平校長百歲冥誕,欲廣收文章來豐富校友會刊。瀏覽過各主題後、首先浮現腦海的想法自然是手邊有沒有文章可以直接投稿;待看過自己的文稿後、便直接取消此念頭。其間、多少感到些許困惑,扣掉日治時期、竹中亦有六十餘屆學生,每代學生所處的竹中/社會背景亦不盡相同,不禁好奇這本刊物會集結成什麼樣貌,或是他們在描述同一所學校嗎?因為我意識到自己的文字難引發前後輩的共鳴。
大家直覺想到辛校長留下的寶貴精神、一直流傳於校園內,是為核心價值;偏偏我最怕校友會刊淪為緬懷文集,除了各世代各抒己見,也未見辛校長澤被下的學長梳理其理念(他老大似乎未留下系統性論著),相互溫存、竹中反而沒個樣子。倒不是說老校長的精神不重要──恰恰相反、它需要更細緻的討論──只是隨著他的退休,其樹立之傳統尚待制度化、又遭受國家的制式化侵擾,辛志平反倒像似符號,其精神已淡化、更難活用以適應此時代。
老校長當然是凝聚共識的核心之一,不過後輩多未能見識其風采,惟有程度不一的口述形象。相較之下、我想物換星移下的東山街始終是通往竹中的大道,累積幾代竹中人的足跡,它也是多數竹中人感興趣之議題。東山街作為往來竹中的重要通道,從上學走來、下課離去,偶爾翹課與打牙祭亦在此穿──沿街商店也是映射竹中生活的媒介,觀察著這個學校的變遷──十年前我們的身影、廿年前學長們的路線……六十年前的一片稻作;它無疑是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景,串聯起各世代的學子。
我們這屆的畢業紀念冊封面塗鴉以卡通方式呈現東山街,標示街上的天主堂、並突顯其十字架象徵,上頭寫著「神愛竹中人」;我想根據原經文「神愛世人」,該俏皮應不至過份輕佻。
0 commenti:
Posta un com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