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回嘉

隔天第一次醒來、天空在發光,心想大概已經七點多、不幸的是:才五點。於是倒頭繼續睡。最後八時許因為被熱醒而不想再睡下去,南國啊南國。梳洗一番、與阿姨道別,叔叔與堂姐還在休息。九時許離開這邊,開始對這個城市的探訪。原先預定可以更早出門,怕有許多地方沒去到。南國的太陽在考驗我,市區的某溫度計顯示32℃,反正比賽將至、太陽多曬一點、生出更多黑色素(俗稱變黑)來抵禦體力的消耗。先跑去嘉義某家知名手工蛋捲店買產品當名產送回去,然而週日公休、就什麼也沒有啦。摸著鼻子、繼續在市區閒晃:由於嘉義的市區接近棋盤狀的街廓群,就開始進行S型繞法、一條路接著一條路、看看尋常人家們的生活。直的繞完換橫的。有些地方會突然地熟悉:因為可能在此買過廿元的大碗綜合冰、俗又大碗的日本料理、還是沙鍋魚頭等族繁不及備載。這邊的路牌指示多派不上用場,這不是要說人民不遵守交通規則、不符合公民的想像。我會更喜歡沒有條例的拘束、也放慢速度避免車禍、更顯自在。話說我在這也生活過幾年,但是道路相對應的關係卻是上大學後才慢慢熟識,說起來實在慚愧。有些人家在處理食材、小狗三兩在路中賴床、還有疑似補習街的地點,路名不時透露他的故事:除了中、民字輩與八股教義外,西門很明顯、還有蘭井的那口忘記去找個井。在這平矮的天際線下,除了熟悉的雀躍外、還有南國獨有的恬靜。有人說,嘉義市比新竹市更不像個院轄市,那只是個想像。在前站繞完後,跑去一直很想去的後站。這件事是從高中玩完奧賽之後的怪癖:喜歡跑去每個火車站後站,看看與前站的聯繫程度、商業發展或是其他細節。每個車站的狀況都很有趣,惟最初是對每日行走其中的新竹後站,充滿疑問地感受他的存在(雖然我作完研究之後,它確實改建)。踏上天橋心想國小時,在暑假總是一個人跑到嘉義避寒,對這個車站總有許多想像。一旁還有阿里山林鐵的起點與台糖嘉義站月台。遠方在基地休息的機車頭與列車,以及一望無際的平原城市風光。到了後站、四處走走,發現嘉義也有鐵到藝術村,那應該是個離火車更近的地方。看了看,原來外環道就聯接嘉義後站,這件事過去真的沒想到即便經過這麼多次。穿過民宅後,到了藝術村,或許規模無法跟枋寮相比較,但不失為坐著看看火車的好地方。在台糖的月台上遮陽吹風,一列列自強莒光來往、偷偷地看著旅客的互動。想起:小時候很喜歡火車,總會一個人跑去坐火車到某個城市、順便看看火車。甚至還喜歡鑽漏洞(月台票坐自強這回事小朋友不可以模仿)。也喜歡看著列車往返、與人們表情的變化,在這個場域中、提供一種到來與離別的交集、此類的想像。回到那天,也只是在藍天下回想起某些記憶片段和思索。藍天,這讓我想起《天真的人類學家》中,多瓦悠人對別人的問候語:你的天空清朗嗎?我一直很喜歡這個想像,但越來越少這樣問自己。心中的花兒早已缺乏光合作用而枯萎。就帶著這份南國的恬適在倉庫中看看作品、看看這些特色倉庫。不久後就離開這邊。再越過天橋,看著剛進站的列車、看看它的車頂,都忘記其他角度存在的可能。至於車頂那些裝置的功能我就不知道啦。在前站晃過之後,那個早已拆除的噴水池、噴水都不噴水了。這是以前等叔叔來載的地點。繼續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中山公園、今日之嘉義公園。這個公園小時候很常來,祖母會騎著金旺帶著我們這些小朋友到這邊嘻遊。爾後長大與祖母過逝、就沒有特地來這個地方,多是經過而不入。所以當準備進入時,卻也有種情怯、對記憶疊合的情怯。剛好是地球日、有活動幫小朋友上課。不過我要說的是:社會普遍對溫室氣體有種要它不得好死的想像。極端來說:如果今天沒有它們的話,人們會先冷死、當然也不會有天氣變化這回事啦。因為包括水氣在內,以及當今誅滅的對象,都使地球更有趣。我不是要說自己反-反暖化,而是在我看來沒有對立這回事。離題了。園內的攤販除了變少之外,內容多沒什麼變。更精確一點說:這裡真的沒有變化太大。這雖然不像18尖位於林中,但在山腰也已提供豐富的林蔭。在晃過孔廟之後,走到地標-射日塔旁。一旁有個史蹟文物館,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建物所改建。除了裡頭有冷氣還帶著檜木香外,建物與草皮、松樹的位置也恰如其份,標準帶著日式靜寂的美感。在裡頭看看關於嘉義的歷史發展,認識過往不知的許多面向。為它留下幾張倩影後,走到射日塔下觀望。由於已經進(上)去過,就只有在一旁坐著乘涼遂離去。走完之後向之告別。在門口有位伯伯跟我聊過幾句後,握起我的手。老人家有這動作我不意外啦,他們粗厚的手掌有時還滿迷人。只是他在我手心摳了摳,總覺得不太對勁,就向他道別。如果我辜負伯伯的善意那真是太對不起。騎上藍藍香,也已接近中午時分,於是向嘉義市道別。一個早上的漫遊很快樂、受穫亦良多。向民雄前進,也懶得進去耐斯松屋。啊啊,沒有綜合冰的嘉義。離約定的時間還有段距離,可以再排入某個地點。原先想去中正大學散步,中正的美感與東海不同,那兒也有許多有趣的回憶。不過還未到民雄市區,有個嘉義縣藝術表演中心,每次經過都被它龐大而磚紅所吸引,卻苦無進去的機會。時間還有多就進去走走。這些建物並非純然地古色古香,它也帶著現代的風格(很抱歉無法精細描述藝術風格)。在風格上是傳統中式,但細節是標準的現代施工。若換個方式說,不考慮風格也可以浸淫在一片磚紅的歷史鄉愁中。午後的陽光灑落在磚紅的牆面、地板上,與若隱若現的蓮池、草地以及藍天白雲,簡單的對比反而形塑更豐富飽滿的想像(也正因如此,我無法具體描述之。簡單說:就是灼紅紅樓、綠草如茵、天晴雲朗等)。在每個角落乘涼,看看他的不同角度。午後的寧謐更突顯從容。看一看時間也差不多,看來是沒辦法去到中正大學散步,遂前往奇寶的外祖母家。接過奇寶後,開始回家的路途。這時左邊的手腳早已曬紅,也感謝有人善心地告訴我:再黑不過就是如此。在太陽下繼續向前,心想上次某人吵著要去鹿港、回去也還算沒繞太多遠路,於是提議過去一遊。快速地穿過雲林以及西螺大橋,在花壇未轉入台74甲的油桐花路線,而是更前方的縣144。接上縣道後一路往西進行,爾接縣135及縣142抵達鹿港市區。上次來這裡已經是大一從阿里山玩下來時的事,唉唉唉,人事已非啊。在廟宇間觀察人們並享受這種肅穆,雖然老是對路線這回事感興趣。還有一旁高級的廁所與香客大樓。這邊賣著各式各樣被我戲稱為傳統符號的東西:小吃也好、遊樂也好,我必須說自己真的很討厭刺激。雖然他們賣的甜食是我的研究對象與最愛,讓自己扮演一個符合劇本的觀光客吧。奇寶硬是跑去吃冰吃給我看,這著實過份;手環引起小妹妹高度興趣;還趁我看地圖、指著一旁豬公的作品,納悶著我幹嘛盯著同類看;買一個頗吊詭的存錢筒。也有衝突的遊戲店(投籃、掉娃娃)開在其中、或是沒什麼變的店面,還細想前年走過哪些路、哪些點(摸乳巷倒就沒去、也忘記去看看三山國王廟)。走過一些路之後,奇寶顯得疲態而驅車返回。順著縣142接上台19轉台一丙的金馬路,非常恰巧地遇到大甲媽出巡的隊伍。怪不得車塞得很奇怪。這三年都沒有去看起駕,有人看了三年、有人只看了兩年(笑)。也算是我第一次看到吧。騎在滿地彩屑,看起來有幾分夢幻,但可想而知很難清理。最後接上台一與縣125的回家路線回到藝術街。

吃著新港飴完成這些文字紀錄。我想這趟遊樂的定位在外人看來有些非議,我也只能攤著手、嘆著無奈。畢竟在其中我是去找尋自身過往的故事,而非又怎樣怎樣。非常謝謝奇寶一路上陪我、也是他讓我決定去嘉義而不是合歡山或某處。其中挖掘的東西是他人所無法想像,價值是主觀的過程。謹獻給殷奇寶小姐。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