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篇訴說追不到心愛的人怎樣怎樣,也不是精心製作的東西被好友當作垃圾般對待的心境。當然上述的狀況確實很要人命,但我要做的是回歸對這個字的最初想像,很純然直接的感官經驗。
  事情是這樣子發生的:放了寒假,許多人問起怎麼還不會家。大本營亂糟糟得,趁這幾天把它整理乾淨過個好。就這點而言我倒是樂意做個古代人。若等到開學再來弄這些,想也知道那時打麻將、擲骰子都來不及了,誰還有心情處理油膩膩瓦斯爐、發黃馬桶或是積了三層灰的紗窗。開始整理,雖然平時加減在清理,但是一整理起來就像燎原火、一發還可以收拾。就像你想清理一個櫃子,但往往事情沒這麼簡單,還連帶了許多類似電腦的相關程式,等著去支援、升級。剛開始覺得生疏,擦拭時不如過往順手,也無法要求如昔。之後問題可大了,頭同個點撞了門同個點兩次,那一瞬間的迷幻與血鏽味,對我而言沒有快感,只覺得自己很笨。陸續踢到桌腳插座、被吸塵器砸到腳、手被夾到……等,不勝枚舉。就當我手腳不靈光吧,但卻也不是因為專注思考而出問題,此時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只能散步,無法全力衝刺,人的腦袋沒有雙核心。工作到一段落之後,開始想想今天是怎麼一回事。
人只要(勞)動就免不了痛的風險存在,這個過程以表層很敏感的人體投入,發展出保護並找尋適合自己的環境。也因此泰勒化(生產線上專業化)即是將這種阻礙降到最低,進而使效率提高。這就像習慣了物件的擺設位置,若突然改變會帶來一段調整期。大可說不熟悉家務勞動,做久就習慣了,經驗值提升。這麼說來,好像替自己的痛找到出口,有個安慰傷口的理由。若是只有這樣的話,這篇應該叫笨文。
  現代的產品設計,尤其是與人直接接觸的器具,個個強調符合人體工學,讓像我這種笨蛋情形少發生。輕鬆省力、不會弄髒、甚至機器自身去清理。然而這邊有兩點需要深思:一方面是依賴機器,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省時省力,理應是科技發展的目標。但大家少發現枝微末節的部份,電子鍋快速穩定,但配上現代生活坐息,一餐煮個三、四次,原先省下的時間又沒了。不斷對家務進行重新定義,創造新的需求。偏偏這些產品有些特質:不耐用、清理效果不彰,反應是舊的工具實用許多,資本家又再撈了一筆;另一方面則是被剝去感官經驗,這也是本篇的焦點。人們不斷創作出此類“符合人體感官經驗”的環境,不光是觸覺,其他感官亦包含在內。簡言之(不是簡小幹說,是簡單來說,簡單是我兒子):人們活在感官經驗很淺薄的世界,被限制去看、去聞、去聽、去摸、去嘗。視覺快感、香水、天籟、質感細緻、美食佳餚。大有人佯稱這是前所未有的良善,排除許多負面感官經驗,或者乾脆說這不是感官經驗。但是這些被排除的東西卻有潛力被販售,成為新的刺激,被正格化且納入政體。(關於疾病的想像也有點類似,是個政體呢!)。身體被訓練成同個動作擁有多項功能,少了更多動作的身體,僵直得像臺機械。內心機制不算社會學範疇,而我的想像大抵是:淺薄的基礎加上被灌輸的妄想,並鼓吹樂於現狀。

謹獻給頭上的傷痛

Share this post!

Bookmark and Share

0 commenti: